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姑苏城里探遗珍

新华社南京7月6日电(记者杨绍功)夏日炎炎,苏州平江路上,游人摩肩接踵。走进平江河畔的古建丁宅,一片园林景致透着清凉惬意:游客凭栏临池可得鱼跃之趣,倚案举箸能品苏馔之美,流连之间不觉已是夕阳西下。

丁宅始建于清代,原在大儒巷6号,年久失修。又因周边有高楼阻挡,环境潮湿、白蚁滋生,越发破败。2011年,为挽救这座古建,苏州市将其整体移建至大儒巷54号。砖石瓦片按编号复原,亭台楼阁循旧貌翻新,丁宅从物理形态上实现了传承焕新。

修缮后的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古建丁宅内景。新华社发

“不仅在样貌上传承好,还要打造成市民游客的心头好。”苏州市姑苏区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活化利用是让老宅融入现代生活、永葆青春的关键。通过引进企业入驻,丁宅如今已成为一座可游、可赏、可食的“苏式生活美学馆”。游客方瑞南说:“古建老宅凸显了苏州传统文化魅力,来一次就记住了、忘不了。”

去年以来,姑苏区进一步探索成片保护式城市更新,以大儒巷为代表的“平江九巷”成为第一个试点区域。这里围绕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特色街巷提升打造、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对街巷进行全要素保护更新改造,努力实现生活、文化、商业、旅游、社区良性互动与和谐相融。

平江路北通拙政园。华灯初上时,这座有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古典园林,告别白天的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开启光影斑斓、生趣盎然的夜游。青藤架下,游客放平手中团扇,便有各色蝴蝶、萤火虫翩跹聚来;扇子一挥一转,蝶儿虫儿便又四散而去。陡然间,有人领会到了“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意境,惊呼“妙不可言”。

夜晚光影斑斓的拙政园留听阁。新华社发

名为“拙政问雅”的夜游是打开拙政园的一种新方式。近千台带移动电源的设备点亮园林各个角落,让字画、花木、楼台在光影变幻下“活”了起来。日游知其形,夜游得其意,全天候创造意趣的园林,不断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近年来,“拙政问雅”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0多万人次,成为苏州现象级旅游产品。

形式创新的基础是保护传承。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主任薛志坚说,以拙政园宜两亭为例,他们历时两年艰苦摸索,不仅让亭子恢复了古朴典雅的风貌,还挖掘复苏了传统的明瓦制造镶嵌工艺。文化,在对历史遗存别具匠心的呵护中传递。

平江路往东600米,相门下的商业广场,知名中外品牌云集。国际连锁咖啡品牌星巴克在此打造了苏州非遗概念店。走进这间咖啡馆,抬头可见由70片苏绣绣棚组成的巨大艺术装置。绣棚上有扎染的苏式飞檐翘角、织锦的苏州灯彩、皮艺刻出的六角风窗……昆曲、评弹、园林和星巴克的双尾美人鱼等元素糅合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

非遗传承人的作品等被布置在星巴克苏州非遗概念店。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融入中国非遗文化,让我们更显独特。”星巴克中国公司的一名负责人表示,这家概念店汇集了15种中国非遗技艺、借鉴了苏州园林的造景设计,让咖啡馆化身现代非遗美术馆。

装配、打磨、雕刻、上漆……京杭大运河边的吴宝轩古典家具厂,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吴未秋向到来的外国游客演示制作工艺,赢得连声赞叹。今年秋季,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苏州非遗将亮相法国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

古今贯通,东西交融,活化入时。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古城姑苏为圆心,苏州不断探索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边界,收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多元共振之效,让历史遗珍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