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获赠珍贵英烈遗物

交汇点讯 今天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纪念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以下简称“抗馆”)了解到,抗日航空英烈王承鑑外甥女张华将王承鑑生前曾佩戴过的两顶飞行帽捐赠给了抗馆。据统计,在今年清明节前夕抗馆公布中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后,截至目前,抗日航空英烈亲属、社会热心人士等累计向抗馆捐赠42件/套抗日航空英烈遗物和文物史料。

7月5日,抗馆工作人员前往宜兴拜访张华。这也是继广东、福建之后,抗馆“飞鹰·航线”史料寻访行动的第三站。

王承鑑,安徽省太平县人,空军军官学校第十期驱逐组毕业,后升至空军第四大队第二十三中队中尉三级飞行员。1943年2月16日,王承鑑在四川成都驾机练习夜间飞行,不幸失事殉职。

他的牺牲令其亲人万分难过。据张华讲述,舅舅牺牲后其母亲(王承鑑的姐姐)赶到成都,并从成都带回舅舅的两顶飞行帽,一直保存至今。母亲晚年也常向自己讲述舅舅的事迹。因而虽未与舅舅谋面,但对于舅舅的牺牲与母亲的悲伤,张华却深有感触:“像舅舅这样家境殷实的年轻人,可以有其他选择,却还是坚持参军。”张华提起这些往事,几度哽咽。

后来,张华还曾受母亲委托查找舅舅的埋葬地,但因战乱与时间的推移,舅舅的墓地已无迹可寻。母亲听闻后,沉默良久。“幸而母亲在世时得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建成的消息,也知道王承鑑的姓名被刻在抗馆英烈碑上,深感欣慰。”张华说。

据相关资料显示,王承鑑所在的空军军官学校第十期学生于1936年在南京小营入伍。全面抗战爆发后,第十期学生随军撤退至南昌。后分别在柳州、蒙自、昆明完成初、中、高级训练。1940年,除不幸殉学人员外,第十期共124名学员毕业,并立即投入抗战。1941年3月14日,成都空战,13名毕业于空军官校十期的学生参加此战。其中,袁芳炳、陈鹏扬、林恒3人牺牲。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被派入中美混合联队合作抗敌。

寻访现场,张华将王承鑑生前曾佩戴过的两顶飞行帽无偿捐赠给南京抗馆。虽有些陈旧,但不难看出,这两顶飞行帽被亲属保存得很好。为表示感激与敬意,做好抗日航空英烈亲属服务工作,抗馆工作人员也在现场将捐赠证书与亲属联络簿交给亲属。

“舅舅的遗物捐给纪念馆更有意义,也更有条件长期保存,所以愿意捐出。愿历史不会忘记舅舅他们那些年轻的,毅然抛开富贵生活,为保卫国家走上战场的人。”张华激动地表示。

“当我们亲手接过抗日航空英烈的遗物,聆听亲属追忆抗日航空英烈与家族的往事,我们更深知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抗馆工作人员窦若琪说,正是因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才能讲述更多有关热血与抗争的故事,能够在这条书写抗战历史、弘扬抗日航空英烈精神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欢

图片由抗馆提供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