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场AI“春晚”上,行业大佬们都说了啥?

7月6日,为期三天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下简称WAIC)落下帷幕。来自50多个国家地区的1300位全球领军人物、展商、团组共聚一堂,包括9位图灵奖、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得主,88位国内外顶级院士。

在大会期间举行的107场论坛上,人工智能学术界和业界的各大“掌门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论见。AI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一文回顾行业大佬们都说了些什么。

李彦宏:“超级能干”的应用更重要

在WAIC产业发展论坛上,李彦宏在演讲里表达得非常直接。他认为,当前业界过分关注模型本身,而忽视了AI真正的价值所在——应用,并强调“无论是开源还是闭源模型,如果没有落地到实际应用中,都是‘一文不值’的”。

当下,基于基础模型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开始了逐步渗透。李彦宏提出了一个颇受关注的观点——AI时代,“超级能干”的应用比只看DAU (日活跃用户)的“超级应用”恐怕要更重要,只要对产业、应用场景能产生大的增益,整体价值就比移动互联网要大多了,“一定要出现一个 DAU10亿的App才叫成功,这是移动时代的思维逻辑”。

他所强调的“超级能干”应用,是指能对具体产业场景产生价值的应用。比如快递行业,有快递公司利用大模型能力处理订单,做到了“一张图、一句话寄快递”,不再需要其他繁琐流程,寄件时间从3分多钟缩短到19秒。而且90%以上的售后问题,也由大模型来解决,效率提升非常显著。

井贤栋:“专业智能体”可破解落地难题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说,业界普遍认为,通用大模型落地严谨产业,面临着三个“能力短板”:领域知识相对缺乏、复杂决策难以胜任,以及对话交互不等于有效协同。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专业智能体是通用大模型落地严谨产业的有效路径。通过专业智能体的深度连接,Al会像互联网一样,带来服务的代际升级。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二维码让移动支付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日常,“扫一扫”让小商家用最低的成本享受支付的便利。他说:“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也在探索,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便利每个人的生活,让AI技术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人。”

井贤栋表示,未来智能化的用户体验一定不是只靠一个大模型,而是需要全行业深度协作,需要很多的专业智能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职。

徐立:AI行业还没到“超级时刻”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表示,当前AI行业确实很热,但还没有到一个“超级时刻”。

他解释称,“超级时刻”不仅是指技术上的突破与飞跃,而是意味着AI技术能够像水、电一样,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要达到这一境界,还需要在算法优化、数据处理能力、硬件支持等多方面取得全面突破,并构建起完善的AI生态系统。

徐立说,“超级时刻”和应用是相互成就的。“超级时刻”带来认知变化,才能推动应用。如果有应用来支撑,那么当下就是“超级时刻”。

他表示,如果要推动人工智能“超级时刻”的到来,需要大模型可以展现出卓越的深度思考的能力。那么合成的人工数据,特别是高级思维的数据非常重要。

姚期智:AI风险来自三个方面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表达了对当前时代乐观与谨慎并存的看法。他指出,AI风险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风险延伸和扩大。现在,我们觉得管理数据安全已经是很困难的,出现了AI会困难100倍。

二是没有意识到的社会风险,比如说AI非常强大,而且是可以有很多方式去使用,所以颠覆现在社会结构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可能性,这是存在的。比如说有人提到,AI可能带来大规模未来的失业。

三是最有意思的层面,生存或者存在的风险。以前也面临过,当蒸汽机或者火车发明的时候,就有人有这样的担忧。

姚期智认为,作为计算机科学家,要做好促进与保护之间的微妙平衡,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正如图灵所说,这是无法预测的,预测不了机器有了足够算力之后会做什么。

周伯文:探索“人工智能45度平衡律”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周伯文提出了探索“人工智能45度平衡律”的技术主张。他坦言,AI发展是失衡的,AI模型安全远远落后于性能,失衡的背后是两者在人才密集度、商业驱动力、算力投入度上的巨大差异。

长期来看,人工智能要大体上沿着45度安全与性能平衡发展,短期内可以有波动,但不能长期低于45度,也不能长期高于45度,这会阻碍技术和产业应用的发展。实现人工智能45度平衡律有很多技术路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探索以因果为核心的路径,它被称为可信AGI的“因果之梯”。

薛澜:探索“AI向善”治理共识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角度来看,问题和挑战主要集中在地缘政治、技术路径、治理与技术步调协调、机制构建、监督执行等方面。为此,要加强协同共治,拓展多层次多渠道双边多边交流对话,推进国际AI大科学领域合作,解决全球共同挑战。要推动AI治理体系成为国际公共产品,而不是小圈子俱乐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 杨易臻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程晓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