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这里是江苏!|成贤街:人有其贤,人人成贤

成贤街,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东侧,北至北京东路,南邻珠江路,是一条长约1公里的小街。

成贤街的名字源于明朝。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批准成立国子监。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官办高等学府,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培养外国留学生,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当时,入国子监读书的学生被称为“监生”。成贤街就是国子监学生们常走的一条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因人们对国子监学生寄寓成才的祝愿,希望他们成为贤人,这条街就被誉为“成贤街”。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不变的是成贤街上的文化味。进入近代以来,成贤街也是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曾经的明朝国子监所在地,如今成了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成贤街66号曾是国立中央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基础教育,在成贤街上办起了3所小学和1所中学。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在成贤街主持设计了南京市科学会堂。

“杂志书店两三铺,办公文具四五店,文印图社六七家”,今天,我们站在成贤街口,往岁月长河里眺望,仿佛看见了明代监生们“忽惊双鬓秋,不放一字过”寒窗苦读的身影。顺着街道的走向,目光往前延展,600年绵延不绝的书香墨气在小街上汩汩流淌,从不曾断流,寄托着人们世世代代对学子们人有其贤、人人成贤,人人皆有才,人人尽展所才的美好祝福。

文字:聂伟 惠诗琪 (实习生)

图片:视觉江苏

设计:杨晓珑

翻译:卫鑫

鸣谢:省方志馆

责编:白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