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当前,长三角继续向着一体化阔步前行。长三角一体化在商业秘密保护领域达成合作,长三角电力市场暨省市间电力互济交易启动会举行,长三角三项目获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
【焦点资讯】
1、长三角一体化在商业秘密保护领域达成合作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芜湖市、上海市黄浦区在杭州举行《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商业秘密保护试点共建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此次合作意味着长三角在商业秘密保护领域迈出了协同创新的实质性步伐,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长三角电力市场暨省市间电力互济交易启动会举行
7月1日,长三角电力市场暨省市间电力互济交易启动会在上海举行。
3、长三角三项目获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
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近日正式发布,5个获奖项目中,3项来自长三角,分别是江苏省2项、上海市1项。具体为: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的“铌酸锂光子芯片”项目、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的“信息超材料”项目和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的“功能介孔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项目。
4、金建铁路屏峰山隧道贯通
随着最后一层岩体被凿穿,金建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屏峰山隧道7月1日上午顺利贯通。至此,金建铁路全线22座隧道已贯通16座,为年底全线实现“隧通”奠定坚实基础。屏峰山隧道全长2070.16米。作为国家快速铁路网中“黄山至金华”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建铁路全长64.51公里,建成后将串联起合福、杭黄、沪昆、金温4条线路,直连“皖江经济带”“金义都市圈”“温州城市群”,延伸连通海西经济区,对构筑浙江省铁路网骨架、完善长三角路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科技】
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24个重大项目签约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7月6日在上海闭幕。据悉,大会共对接132个采购团组,形成126个项目采购需求,预计意向采购金额150亿元;推动24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预计总投资额超400亿元。闭幕式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9家单位现场签约。现场还签约了一批上海市人工智能重点项目,涵盖大模型、具身智能和智算生态三大领域。
2、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进入实操阶段
7月3日,首批14只、总规模506亿元的产业专项基金在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集中签约,标志着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由组建阶段进入实操阶段。今年6月21日,江苏宣布正式启动总规模500亿元的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面向高投入、长周期、研发难度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长期蓄力。
3、
日前,“新质共生、健康未来”——临港浦江“基因未来谷”信息发布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漕河泾综合保税区举行,闵行基因产业集群被授牌成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上海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标志着临港浦江“基因未来谷”已经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一张名片。
4、
安徽国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7月6日透露,近日该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麦立强教授团队通过产学研合作,基于该团队发明的电子/离子双连续输运储能材料与器件多尺度调控技术,成功研发全球首款可商用的钾离子电池产品。据介绍,钾离子电池与铅酸蓄电池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能量效率高和循环寿命长等优势。
【重大项目】
1、2024年安徽省第三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
7月2日举行的2024安徽省第三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透露,今年第三批安徽省开工动员项目507个,总投资41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6.2亿元。在第三批重大项目中,制造业项目占比提升,新兴产业项目较多,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保持平稳。
2、绍兴7个重大农业招商项目签约
近日,绍兴市举行乡村产业发展大会暨重大农业招商项目签约仪式。《绍兴市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发布,7个重大农业招商项目集中签约。
3、
7月2日,一场大型铸件制造技术项目相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在昆山举行。签约双方分别是昆山市周市镇与科技镇长团成员、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汪东红。就在一周前,该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建朋 整理
素材来源:新华日报、各地日报、官方微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