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聚焦 > 正文
6月乘用车零售176.7万辆,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48.4%

  7月8日下午,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6.7万辆,同比下降6.7%,环比增长3.2%,上半年累计零售达到984.1万辆,同比增长3.3%。

  图片来源:乘联会

  该机构指出,6月经济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内部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及居民部分预期不强。但随着国家“以旧换新”的政策逐步见效、各地相应政策措施出台与跟进、北京放号拉动消费,加之车市新品价格战阶段性降温,“618”促销拉动半年末冲刺,前期市场观望群体的消费热情被激发,6月全国乘用车市场保持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

  其还表示,参照2023年上半年完成全年总销量43%的进度,今年全年乘用车零售有望突破2,200万辆。

  自主品牌份额继续上涨,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2.5%

  6月,自主品牌销量成绩依然远胜于合资品牌。

  据乘联会数据,该月,自主品牌零售量达到103万辆,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5%。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达到58.5%,同比增长9.3个百分点。从今年上半年来看,自主品牌累计份额为57%,较去年同期增加7个百分点。

  如果从批发数据来看,自主品牌份额仍保持在60%以上。该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为64.8%,较去年同期增长11.2个百分点。

  反观合资品牌,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为48万辆,同比下降27%,环比下滑1%。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6%,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4.3%,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3%,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

  再看豪华车,6月豪华车零售25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增长4%。该月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4.2%,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零售份额相对稳定。

  如此反差,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在新能源车市场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之下,新能源车渗透率较高的自主品牌,成绩自然不会太差。

  图片来源:乘联会

  事实上,伴随新能源赛道的加速,合资品牌也加快了转战新能源领域的步伐。尤其是今年以来,合资车企纷纷推出相应的新能源车型。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还不够突出。

  据乘联会数据,6月国内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2.5%,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9.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7.4%。

  另外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看,6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高达68%,尽管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汽车等品牌拉动下,新势力份额达到19.1%,同比增长6.3个百分点。而合资品牌该月新能源车份额仅4.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当然,出口板块也是造成如上差异表现的原因之一。乘联会数据显示,随着南美等市场的恢复,6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2.5万辆,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2%;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5.4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下降7%。

  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市场差距增大,增速差保持在55%

  据乘联会数据,6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量为85.6万辆,同比增长28.6%,环比增长6.4%,1-6月零售量达到411.1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3.1%。

  图片来源:乘联会

  同月,常规燃油车零售量为91万辆,同比下降27%,环比持平,1-6月常规燃油车零售573万辆,同比下降13%。

  “6月,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增速差保持在55%。”乘联会指出,随着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执行细则的出台,地方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持续偕行,社会积蓄的消费购买力在5-6月有所释放,推动新能源车半年末行情走强,新能源车走势好于乘用车厂商预测团队的预期。

  6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48.4%,较去年同期34.9%的渗透率提升13.5个百分点。事实上,在今年二季度,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同比提升幅度持续保持在13个百分点,展现出了极强的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欧美等对中国电动汽车“围追堵截”,尽管目前来看影响还并不大,但似乎也并非毫无影响。

  据乘联会数据,6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7.8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持平。其中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1%,较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比亚迪

  该机构还指出,6月乘用车出口中燃油车同比强势增长31%,新能源车出口增长13%,燃油车的海外市场表现远强于国内市场。

  当然,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市场差距的增大,也带来了一些其它影响。

  从今年前5月来看,汽车行业在低基数下的产销较好,但由于竞争压力大,利润主要靠出口和高端豪华,其它大部分企业的盈利在剧烈下滑,部分企业生存压力加大。

  乘联会指出,由于燃油车仍有微薄盈利,但销量萎缩较快,部分企业同比严重亏损,新能源车虽高增长,但亏损较大,企业生存与发展存在巨大矛盾与压力。

  7月车市进入休整期,全年乘用车零售或超2200万辆

  犹记得,今年4月,乘用车零售同环比双双下滑,未能延续3月趋势逐步走强。在这背后,因价格不稳等因素导致的消费者观望气氛浓重,是重要原因。

  不过随着4月底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落地,消费者预期有所稳定,前期压抑的购买力逐渐开始释放,“五一”假期叠加地方车展,5月车市温和修复。

  图片来源:乘联会

  而从6月来看,6月初市场热度温和延续,进入中旬,各厂商借势端午假期及“618”,推出新一轮以限时补贴、置换补贴为主的新一轮价格优惠,以冲击半年度目标。乘联会终端调研结果显示,6月中旬,整体车市折扣率约为-23.2%,较上月同期的-22.2%再度扩大一个百分点。

  只是,价格的持续下探并未带来终端人气的显著回升。

  乘联会指出,6月终端人气及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有较大幅度的下滑,消费者观望情绪仍十分浓厚,消费者对于降价保持较高期待,降价后的观感逐渐钝化,“以价换量对整体市场的刺激效果十分有限,车市内卷再度加剧。”

  当然,尽管不及去年同期,但6月乘用车零售仍然保持了环比上涨的态势,这一方面得益于各地方及车企的销量冲刺,另一方面也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等因素的拉动。

  图片来源: 商务部网站截图

  据悉,截至6月25日中午12时,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已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11.3万份,近一周以来新增补贴申请数量超3.6万份,政策效果呈现加快增长态势,推动了6月车市的增长。

  “此次以旧换新等政策合理保证了燃油车消费群体的换购需求,对车市平稳发展意义很大。”乘联会认为,国家对当前“促进消费、提振内需”的通盘考虑和细节把握日趋清晰和精准,市场“淘汰更新”和“换购更新”的消费潜力将逐步得到释放,有益于未来几月车市逐步走强。

  那么接下来的7月,乘用车市场会有怎样的表现?

  乘联会指出,随着车市增长的结构性分化,部分企业传统燃油车产能充裕,燃油车市场萎缩压力下的去库存特征明显,休高温假的时间较长,7月车市进入休整期。

  另外上半年持续增强的大幅促销,扰乱了车市正常的价格走势,终端价格修复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加上二季度超强的促销力度对下半年购车客户的消费透支效应,7月以价换量的效果有可能减弱。

  “车企结合上半年战果,也将对市场预期、产品结构及上市节奏进行优化调整,或将进入蓄力期。”乘联会表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7月车市不值得期待。

  乘联会提到,近几年夏季车市淡季不淡的特征日益明显,2014年-2019年的7月车市零售占全年总量平均在6.9%,而2020年-2023年的7月车市零售占全年总量平均在8.4%,其中2023年达到8.8%的较高占比。

  言下之意,今年7月也有更多可能。

  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共有23个工作日,较去年的21个工作日多两天,有利于7月产销的平稳走势。

  另外,6月底至7月国内南北方极端天气或对线下集客产生较大影响,但新能源车型在全矩阵营销上的持续投入,在充电效率、充电保护上的逐代优化,应对极端天气的使用场景延伸,都有效地缓解和提升新能源车辆使用的便利性,有利于在夏季用电高峰期新能源车继续保持高渗透率的稳健运行。

  此外,随着私车普及和智能电动车的快速增长,车主低成本出行游玩热情较高,私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推动的购车需求持续加速释放,购车、换车出游也是部分家庭的最佳选择,有利于居民消费潜力释放。

责编:于燕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