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能够拉动有效投资,促进技术进步,助力产业提质升级,是此次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之一。
“到2027年,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左右。”根据5月底发布的《江苏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包括实施高端装备跃升行动、实施“智改数转网联”赋能行动、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实施本质安全提升行动等多个方面,涉及领域广、空间大、潜力足。
一个多月来推进情况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推进计划?7月9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情况成为关注焦点。

工业设备更新因何关键?
工业设备更新为何重要?工业企业既是设备更新的需求方,也是设备产品和优质消费品的供给方,工业设备更新,是工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一方面通过政策、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可以形成新的制造模式和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也为江苏设备类企业带来市场机会,新的设备需求能够促进设备企业技术和产品升级,又引发这些企业对高端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催生新质生产力。
当前,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更新改造的时机和方向等决策难度加大,如何更好引导企业进行适度更新?
在此背景下,5月底,省工信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税务局、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江苏监管局等7部门制定了《江苏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省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15%左右的具体目标,并突出重点,联系实际,切实部署实施四大行动。为确保各项行动举措落实到位,《实施方案》还提出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强化先进标准引领、完善要素保障支撑、加快技术攻关突破等四项保障措施,为政策有效直抵企业“保驾护航”。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作为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作为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的重要工作积极加以推进。”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黄萍表示,《实施方案》坚持市场化推进、标准化引领、软硬件一体化更新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最终目的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设备更新有哪些方向
《实施方案》出台后,如何落实推进四大行动成为关键。
记者了解到,省工信厅第一时间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和惠企政策落实落细。各地也迅速行动,并加快政策配套。苏州建立“两优”“两新”清单,加大工业母机、机器人、工程机械等高端产品和优势产品供给;南通围绕船舶海工、化工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摸排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需求……
在一系列政策举措引领带动下,一大批工业企业主动抢抓政策机遇,瞄准高端、智能、绿色、安全四大方向,加快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设备更新提升产业能级。
走高端化之路,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建设项目”,总投资59.6亿元,建设多套聚合装置、原丝生产线、碳化生产线,建成后增加年产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能力,可进一步提升国产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以国产大飞机为代表的航空航天领域和以风、光、氢为主的新能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进行智能化改造,江苏悦达棉纺有限公司实施的“10万锭绿色智能工厂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4.4亿元,建设10万锭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纺纱工厂,项目购置432台新型数字化装备、41台机器人、32公里智能传输轨道及30多万只带“芯”管筒,开发配套工业APP 43个,项目实施后,万锭用工同比下降72%,生产效率提升30%。
以绿色化为方向,江苏海伦石化有限公司实施的“PTA技改扩能项目”,总投资45.1亿元,通过引进PAC工艺空气压缩机、溶剂交换过滤机、PTA干燥机、尾气膨胀机、换热器、压缩机等设备,建设一套年产320万吨的PTA生产装置,装置能耗仅为国标先进值的1/4,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75%,固体废物产生量降低95%。
瞄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沿江厂区腾退搬迁改建项目”,总投资15亿元,关停原有老旧生产设施搬迁并进行升级改造,购置12套自动化控制系统,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微通道反应器等设备,有效提高生产过程安全性。
随着一系列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加快落地实施,江苏省工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1—5月,全省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8%、14.2%,分别高于全国3.2个、4.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去年同期5.8个、3.6个百分点。
通过推进四大行动,至6月底,全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15.7万台(套),带动我省大规模设备更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如何调动企业积极性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主体是企业。面对生产经营成本有所上升的情况,部分企业对进行设备改造更新还有所顾虑。还有的企业认为设备更新的周期尚未完全到来,担心短期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而不敢投入、不愿投入。如何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省工信厅联合省财政拿出‘真金白银’,打出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力争让企业得到更大实惠。”黄萍表示。
第一招是“贴息”。江苏省出台省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项目贷款由省级财政贴息1个百分点,省级贴息贷款总规模300亿元,设区市统筹再给予1个百分点贴息。政策发布以来,全省已申报制造业贷款贴息项目966个,涉及设备贷款金额1391亿元。截至6月底,已签订贷款合同160个,涉及设备金额达372亿元。
第二招是“担保”。江苏省出台中小微制造企业设备购置更新改造贷款担保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设备担”业务,由省级财政按照担保费(保险费)的80%给予补贴,担保总规模200亿元。截至6月底,已有47家企业提交4.8亿元的“设备担”需求。
第三招是“补助”。今年的省制造强省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智改数转网联、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向,对购置研发设备、数字化生产设备,淘汰更新落后工艺装备等给予补助,目前正在进行项目评审流程,初步估算,近一半资金将用于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改造。
省内,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外则向上争取,力争获得更多国家层面政策支持。经省里推荐,苏州市已成功入围国家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获得中央奖补资金,可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江苏省向工信部推荐997个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支持,涉及石化化工、钢铁、汽车、工程机械、轻工、医药、电子等多个行业,已成功入围国家清单项目325个,项目总投资1838.3亿元,贷款需求达603.2亿元。
企业拍手称快。长电微电子(江阴)有限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筹资10亿元,用于扩产项目的设备购置、厂房建设等固定资产投入,公司负责人振奋的是,目前省制造业贷款贴息已由国开行向相关部门申请,该项目也已列入国家再贷款重点项目名单,“申报相关政策对于我们这样的重资产企业来说,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发展成本、加速企业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文 余勤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