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涵养生态文明新风尚(人民时评)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成果显著而醒目,与科学理念指引、治理有力托举密不可分

近期,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好消息不断。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记录到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狗獾的身影。在广西,经观鸟爱好者辨认,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褐翅鸦鹃已经在南宁“安家”。如今,随着生态环境稳步向好,新物种、新记录种不断被发现,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在逐步上升。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野生动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成果显著而醒目,与科学理念指引、治理有力托举密不可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栖息地保护建设等举措,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快速推进,第一批789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1140处候鸟迁徙通道重要栖息地发布,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这些举措和成就,充分体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相较于以往,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各地也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比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试点以来,整合了园区内原有的19个自然保护地,系统开展虎豹关键扩散通道等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促进虎豹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才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良好条件。

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关键是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减少人为的干扰与损害,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地区,为保证“高原精灵”藏羚羊繁衍迁徙顺利进行,青藏铁路设置33处迁徙通道,列车通过时禁止鸣笛;巡山队员在羊群快靠近公路时拦截车流,待羊群通过后再放行。保护野生动物需遵循栖息规律、自然规律,不打扰、不惊扰、不干扰就是对野生动物的有效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近年来,我国颁布、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生物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筑牢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治屏障。同时,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连续多年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严厉惩治破坏生态环境、损害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方能确保生态保护举措生根见效。

建设生态文明,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必须坚持不懈努力。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涵养保护生态、爱护生灵的生态文明新风尚,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必将得到更好巩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成为现实,每个生命都将因此受益。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5日 05 版)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