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夏日鲜桃大批上市,揭秘桃子好吃的“科技密码”

小暑节气过后,句容市华阳街道的秀林家庭农场迎来了繁忙的鲜桃收获季。工作人员正忙碌于桃林中,进行除草等田间管理工作。一场大雨过后,天空放晴,枝头的桃子显得更加鲜亮诱人。

桃是江苏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面积72万亩,年产量约68万吨,产值约100亿元。近年来,在江苏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动下,不少农场都用上了高效栽培技术,种上了高品质的新品种,桃产业在江苏遍地开花。

尽管今年梅雨长,桃果仍然好看好吃

7月12日至13日,2024年桃品种品牌推介暨江苏省桃产业技术交流活动在镇江句容举办,吸引了科研院所专家,以及无锡、苏州、常州、宿迁、徐州等地桃产区的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共计200余人参加。

活动现场,来自全省11个产区的50个品种、230份桃果样品正在接受专家的品鉴。有粉嫩饱满的水蜜桃,有金黄光亮的油桃,还有扁圆的蟠桃,各式各样的桃子摆满了五六张长桌,香气清新扑鼻。每份样品都被隐去了品种产地,仅标注糖度和重量。“这个桃硬度高”“这份尝起来纤维太粗”……现场,专家们正根据桃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挨个鉴定评价。

桃的外观美不美观、口感好不好,是评价一个桃的“硬杠杠”。外观品质首先在评价体系中占到了40%,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江苏现代农业(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俞明亮研究员对记者介绍,从外表来看,大小一致、果实形状饱满、颜色均匀的桃才是“好桃”。桃子剖开来,里面的核不能裂开,否则也是一个品质缺陷。

有“颜值”,还要有“内涵”。桃子的内在品质更是占到了评价的60%。“我们首先要尝桃子的味纯不纯,肉质要细腻、入口即化,这是桃子有代表性的好品质。”俞明亮说,桃子的肉质、甜酸风味、近核风味、香气、异味等都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今年展示的桃果样品外观光洁度、着色都非常好,绝大多数果实的口感、风味都处于中上游水平。在今年梅雨季节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各地生产的桃果仍然好看好吃、品质不错,实属不易。”俞明亮表示。一组数字可以完美体现桃的品质:230份桃样品的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55%,这一指标用于衡量桃的糖度,数字越大,桃子越甜,糖度最高的是避雨设施栽培条件下的油蟠桃,达到20%。此外平均单果重为293克,大果重达480克。

“这段时间,江苏桃果市场的需求非常紧俏,价格正在节节攀升,甚至到了购买果品要靠‘抢’的地步。”俞明亮告诉记者。

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好品种“一苗难求”

本次各产区展示的桃果样品中,少不了近两年最新露面的新品种,如“霞晖10号”“紫金玉脆”“苏蟠3号”等,都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育成的新优品种,从区试结果来看,它们性状表现优良、适应性好,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有望成为江苏省主栽品种,在全省开花结果。

“消费者对于水果品种和品牌的认知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细分。以往消费者可能会说,我要蟠桃、圆桃或者黄桃,但现在的消费者会说,我要吃‘金霞油蟠’,我要吃‘湖景蜜露’……现在已经到了对品种细分的程度,不仅是消费者的口味变‘挑剔’了,背后也是通过育种家的不断努力,才能为消费者呈现出这么多的选择。”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沈志军研究员说。

按成熟时间来算,桃子可大致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的品种。中熟品种的成熟时间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也是江苏消费者吃桃子最多的季节。“ 因此从江苏角度来说,我们中熟的品种就一定要多元化,蟠桃、圆桃、白肉、黄肉、红肉等品种都要满足。”沈志军介绍。

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了近几年的“网红”品种“金霞油蟠”。“这一品种果型是扁平的,果面金黄光滑,吃起来很方便,不仅如此,它还有非常浓郁的果香,高糖高酸,口感均衡,就是消费者说的,有‘水果原本的味道’。‘金霞油蟠可以说既有口感,又有颜值,因此经济效益非常好,能卖到30元一斤。”沈志军介绍,“不过这一品种在多雨季节容易开裂,要通过套袋,或避雨设施栽培,防止裂果。”

为了应对梅雨季节的多雨气候,科研人员也培育出防开裂的品种“苏油蟠2号”,记者看到,这一品种的果柄处是闭合的,不易开裂,雨水难以渗入,就不容易发生病害。“‘苏油蟠2号’是我们选育出的适宜多雨气候的品种,今年我们监测品种表现时发现,就算连下10天雨,这一品种的桃也没有裂果现象。”沈志军说。

说到“皮实”的品质,不能不提省农科院育成的硬桃品种“紫金玉脆”。“这一品种又被称为永不变软的桃子,不同于其他品种,硬质桃在成熟过程中,没有任何乙烯的释放,这让它们有着耐储运的特性。”说话之间,沈志军拿着一枚‘紫金玉脆’,在桌上敲打了几下,桃的表面也没有出现任何磕碰的痕迹。“紫金玉脆很能迎合喜欢脆桃的消费者,而且因为酸度低,哪怕糖度只有10%,吃出来也是纯甜的口感。对于生产者来说,‘紫金玉脆’的表现也很优秀,不仅耐储运,而且产量高,适宜大规模栽培和生产。”

除“紫金玉脆”,活动中亮相的硬质桃还有“霞晖10号”。“‘霞晖10号’去年一苗难求,这是因为它不但具有非常漂亮的外观,更具有甘甜多汁、香气浓郁的硬溶质水蜜桃特征,在多个示范基地表现优秀,推广势头迅猛。”沈志军介绍。

此外,记者还在现场看到了颜色鲜艳似李子的红肉桃。通过国家桃种质资源圃对优质种质资源的挖掘,科研人员培育了花色苷和酚类物质含量很高的红肉桃,它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与蓝莓相媲美。这类红肉桃目前已经形成一些品种,把“美味+营养”进行结合,满足消费者对果品营养健康的需求。

轻简化栽培技术,让“甜蜜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梅雨季节较往年时间较长,雨水淅淅沥沥不停。“桃子作为喜光的作物,在这样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还能保持不错的品质,究其原因,都是得益于应用了良好的栽培技术。”俞明亮说。

在句容市华阳街道的秀林家庭农场,广阔的山坡上,放眼皆是郁郁葱葱的桃树。句容市华阳街道的秀林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杨德亮作为“桃二代”,在接管农场后就对桃的品种、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升级。“面对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人手短缺成了问题。从2017年接手农场起,我就开始对所有的果园进行整改,由传统的栽培模式改为现在的轻简化、省力化栽培。”

这两年,杨德亮采购了小型拖拉机、履带式升降平台、遥控割草机、风送式打药机等设备,同时对土地进行平整、规划。同时,果园的桃树都采用了两主枝Y形的结构,将树修剪为夹角为40度的高冠树形,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还方便配合机械升降摘果平台的使用。

“以前在桃子成熟期,采摘一篮子桃,要把腰弓着才能拎出来。现在桃树间的行距增加了,机器可以直接进入采摘平台,采摘、运送都靠机器,省时又省力。”杨德亮说,机械化采摘节省了20%的人工成本,曾经100亩的果园要六七个人管理,现在两三个人就可以解决。

“受耕地禁止非粮化政策的影响,江苏果树上山上坡成为必然的选择,长江流域和江淮之间的丘陵山地地区正逐渐成为桃产业拓展的新途径。”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宋宏峰研究员介绍,“对这一转型,我们基于前期研究,研发了适合这些地区的桃树山地栽培模式,特别是考虑到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丘陵山地劳动力的减少,果园生产的机械化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果园机械的通行能力,使机械能够顺利进入果园,科研人员近年来提出“高优省”的栽培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省工省力,特别是省力这一点,是我们提出的关键指标之一。传统的施肥、打药、除草等劳动密集型操作,现在已能通过全程机械化实现,包括修剪、疏花、疏果、套袋等与果实相关的操作,也能通过机械辅助完成。”宋宏峰说,升降式平台、两主枝Y形树形都是提高作业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的技术途径。“把劳动变成运动,把果园变成公园,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科技种桃,桃农是最大的受益者。经过更换新品种与改良栽培技术,秀林家庭农场不仅在桃产量上得到提高,果实的品质也大幅提升。“我们的产量大概提升30%—40%左右,优果率也大幅提升,原来果子有50%的左右都是次品果,不能装盒,现在我们能达到装盒标准的精品果大约有70%。”杨德亮自豪地介绍,原来一亩田收入大概在1万多块钱,现在能提高到2万到3万块钱。

产业旺,乡村兴。2023年,镇江句容的“华阳蟠桃”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截至2023年底,镇江市桃栽培面积3.13万亩,产值4.52亿元,桃产业相关的观光旅游、餐饮、销售等产业年产值约1亿元。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走精品化路线,江苏的桃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目前,江苏桃产业已经逐步形成无锡阳山水蜜桃、泗阳鲜桃、新沂硬溶质桃、丰县设施桃、连云港加工黄桃等优势产区,在强农富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易臻 张宣/文 王子杰  刘健/视频

责编:王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