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暑假谨防溺水,请收好这份安全指南!

眼下各学校陆续迎来了暑假。暑期是溺水事故多发、高发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家长尤其要保持警惕。如何预防溺水?溺水时如何自救?怎样现场抢救溺水者?来看看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意飞的科普——

如何预防溺水?

尽量选择熟悉的水域游泳,孩童应在成人的带领下,到正规的游泳馆、沙滩游泳。

不要独自在河边、湖泊游泳。

不会游泳者不要去深水区,即使在游泳馆里、带着救生圈也是不安全的。

不要在饥饿、饱食状态下游泳,同时要清楚自己的健康状态,游泳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拉伸身体。

如果水温太低,游泳前应先在浅水区用水淋湿身体,适应水温,不要跳水、潜泳,以防抽筋。

在游泳过程中,如果出现眩晕、恶心、胸闷等不适症状,立即停止游泳,及时上岸或呼救。

溺水时如何自救?

保持镇静,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放松全身,深吸气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往下压。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同时可用力做蹬腿动作,按摩抽筋部位或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发现他人溺水时如何救助?

当发现有人落水时,不要贸然去救人,首先应呼救,请求支援,同时掌握原则:救人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若没有救护器材,有能力者可脱衣后入水直接救护。

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救助。

对溺水者的现场抢救方法

首先判断生命体征

把溺水者救上岸之后,我们要立刻判断其生命体征,用力拍打溺水者的肩膀,大声呼喊:你听得到吗?如果溺水者还有呼吸,意识清醒,可以给他盖上毛巾保暖,并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再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心肺复苏是关键

溺水最严重的后果是低氧血症,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只有4—6分钟。呼吸循环一旦停止,每耽误1分钟,抢救成功的概率就要下降 7%—10%。

对呼叫无反应且无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复苏顺序是A-B-C,即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如果施救者人数较多,应由1人进行胸外按压,另一人将溺水者的头转向一侧,后仰,打开气道,开展人工呼吸,同时请周围的人拨打120。

防溺水的几个认知误区

Q: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A:水下情况复杂多变,水草、淤泥、漩涡等自然环境都可能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此外,疲劳、生病、抽筋等个人身体因素也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危险当中。

Q: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A:溺水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口鼻呛水后溺水者根本无法正常发声。

Q:戴上游泳圈就能“保命”?

A:游泳圈不是救生设备,充气式塑料游泳圈本质上是玩具,并不能在游泳时有效保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Q:会游泳就可以救人?

A:水中救援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切忌贸然下水救人!

Q:“手拉手”能救上来溺水者?

A:手拉手救人很难救援成功,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打破平衡,就会让很多人落水,造成群死群伤。

Q:“倒挂控水法”能救活溺水者?

A:倒挂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中的水,“倒挂控水法”不仅无法排出肺中的水,还可能造成呕吐,呕吐的食物还会增加误吸、窒息的风险。对于无呼吸无脉搏的溺水者而言,倒挂控水还会耽误最佳救治时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王甜 图源 视觉中国

责编:蒋明睿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