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合肥出现了一辆“蹦迪巴士”,该巴士贴有“招手即停,上车即蹦”“年轻不嗨,老了痴呆”等字样的海报。车内乘客们随着DJ播放音乐蹦跳,还有女子大跳性感舞蹈。在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后,合肥公交回应称,“蹦迪巴士”系某酒吧包租公交巴士举办开业活动,现已被叫停。
为了吸引游客和市民,不少城市的文旅部门都各显神通,用心挖掘城市文化,并加以包装,希望将其打造成新亮点、新名片,甚至有朝一日能够火出圈,带来一波“泼天的富贵”。当然对于城市来说,公共交通工具是一个不错的载体,像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深圳的无人驾驶的士、武汉的悬吊轻轨、重庆的穿楼地铁和过江缆车等都早已成为网红打卡点。而成都推出的“火锅巴士”以及合肥推出的“特色龙虾巴士”和“夜游音乐巴士”,也因为别出心裁的“混搭”吸引了众人关注,一度成为街头巷尾的流动风景。
但“蹦迪巴士”看起来却不是个好创意。一来,满车的人一起蹦迪,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司机的注意力,造成安全隐患;二来,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蹦跳,难免造成身体触碰,再加上酒精的作用,容易引发治安纠纷;再者,“蹦迪巴士”在大街上穿行,对行人和周边居民也会带来噪声污染和光污染;另外,若对乘客不加甄别,还有可能增添涉黄的风险,甚至会危害社会风气。对于这辆在文旅融合的路上跑偏了的“蹦迪巴士”,有关部门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果断踩下刹车,以避免形成舆论上的“大型车祸现场”。
今年以来,不少大城市凭借扎实的硬件、周到的服务赢得了海内外游客的一致赞许,许多第一次入境的外国人甚至发出惊叹,还创造了“City不City”的网络热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在推介城市、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文旅创意。然而,文旅创意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吸引眼球,更不能为了流量而不择手段搞哗众取宠的一套,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猫”,不仅会搞砸了市场,还会对城市形象造成伤害。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