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南通高校推动博士进企业解难题 把“博士论文”写在生产车间

7月15日,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里,一群穿着防护服的“小蓝人”,正在手套箱里进行纽扣电池测试。“别看这枚电池个头不大,研究成果规模化应用后,能做成卡车一样大的储能集装箱。”实验室项目负责人马骏介绍,该项目投产后,可为企业降低成本超三成。

马骏的另一重身份是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新能源专业博士。两年前,他初到企业时,锂电池寿命过短导致成本偏高的问题正困扰着企业发展。他一头扎进实验室,与企业科研人员共同攻关,最终帮助企业成功研发出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将锂电池寿命提高3倍,节省成本200多万元。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拥有112年历史的工科类院校,前身是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附设于大生纱厂,创办之初,走的就是厂校融合道路。多年来,学校常态化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由校领导带队,每月深入企业与负责人交流,有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约300家,该校毕业生每年就业去向落实率均在97%以上。去年,该校出台《校企共引共享博士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选派博士人才进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支撑。

“博士进企业,不是走过场、装样子,必须拿出成果来。”江苏工院人事处负责人张晓冬介绍,《办法》明确博士要充分发挥所在校区资源优势,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管理,以及重大科研项目的策划、申报、实施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生效。

中天储能电芯研发部负责人陆毅告诉记者,马骏博士团队来到企业后,帮助企业解决了从秒级到毫秒级的快速调频响应难题,让产品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循环寿命从5000次迈入了近万次的高倍率循环水平。

“博士下到企业去,‘论文’可以写得更实。”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介绍,截至目前,该校已选派46名博士,深入江苏宏德特种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南通聚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大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43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近百项,为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累计为企业争取项目经费近1000万元。

最近,江苏工院正加快启动第二批共引共享博士工作,计划两年内选派超100名博士到企业服务。江苏工院校长张忠介绍,学校正探索“产业提需求+学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人才共引道路,通过校企共同商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学校与高层次人才、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服务期限、科研成果归属、收益分配及各方权利义务等事项,让高层次人才叠加享受校企地三方的人才政策红利,进一步为博士进企业“铺平道路”。

江苏工院“博士进企业”相关经验被“南通市人才新政4.0”采纳。南通最新版人才新政鼓励驻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三年内为其保留人事关系,相关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在原单位同等享受职称评审、社保等待遇;鼓励驻通高校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担任技术带头人,聘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科技专家担任驻通高校兼职教师,打造“互惠共享、校地共赢”的高层次人才发展新生态。

校园博士走进企业,企业博士也“反向”走进了校园。去年,经马骏博士推荐,中天原科研人员、工学博士刘英伟走进江苏工院,成为一名兼职教师,他参与了江苏工院《电池储能技术与应用》双语教材编写和在线开放课程项目,将多年来在生产一线积累的实践经验写进了书本,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贡献了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丁威程 贲腾

责编:严红兰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