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40天“加长版”三伏天来了!专家提醒:入伏后既要降“暑”更要防“寒”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7月15日开始正式进入三伏天,一直到8月23日结束,一共40天。入伏后就进入了长夏,正值小暑、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开始过上了“冷饮、风扇不离手,空调房一待就是一天”的日子。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韩晓明表示,三伏天气酷热且湿气偏盛,虽然体外阳气旺盛,体内却有阴寒潜藏,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不仅要降“暑”,更要防“寒”。

饮食应根据体质辨证选择,可多食瓜类果蔬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网上很多的三伏天养生教程中,姜枣茶是入伏后必备茶饮。但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姜枣茶,姜枣茶具有温阳、散寒、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的功效,适宜寒湿体质、气血亏虚的人饮用。热性体质者饮用易上火,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症状。炎炎夏日,很多人对冷饮无法抗拒,但是又被网络上“莫贪凉”“忌食生冷”的建议劝退,实际上,热性体质者夏季可以适当吃冷饮,有防暑降温之效。寒湿体质建议就“戒了”,食生冷会让外部寒湿入侵,加重体内湿气。另外,三伏天可多食瓜类果蔬,如丝瓜、黄瓜、冬瓜、菜瓜、西瓜等,瓜类大多能清热化湿,补水消暑,非常适合湿热的夏季食用。

运动不宜大汗淋漓,微微出汗即可

夏季又到了展露身材的时候,很多年轻人为了减重开始运动健身,在活动时出现大汗淋漓会感到更加畅快。但殊不知这样容易在短时间内丢失过多体液,如果此时再进入空调房间,会更加损耗阳气,让寒邪入侵。所以夏季锻炼不宜大汗淋漓,锻炼到皮肤表面微微出汗即可,可选择散步、瑜伽、八段锦、太极拳等动作较为舒缓的运动。刚运动完也不要立即洗澡,应等身上汗出干透,毛孔闭合再去,洗完应及时擦干身体,避免给湿疹、皮炎、脚气等皮肤病钻了空子。

起居宜夜卧早起,忌睡眠不足

三伏天白天时间长,日常作息应“夜卧早起”,顺应自然界阳气的生发与收敛,尽量不过度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中午可适当安排午休时间,以1小时左右为佳,午睡时不要躺在空调下方直吹,以免虚邪贼风乘虚而入。

“冬病夏治”正当时,应抓住40天黄金期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三伏天人体阳气最旺盛,通过中药贴敷、艾灸、拔罐、针灸、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能够振奋阳气、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从而事半功倍地调治多种冬天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反复感冒等。

通讯员 殷舒月 罗鑫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责编:乔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