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互通互达,跨省通勤上班很“顺溜”

早晨7时50分,起床洗漱后准备出门,步行6分钟后到达马鞍山东站;8时25分刷身份证进站,17分钟后准时抵达南京南站;出站乘坐地铁1号线前往安德门站换乘地铁10号线,9时17分到达中胜站;步行几分钟到达公司楼下,9时27分坐在工位上,开启一天的打工生活……这是小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自己跨省通勤的日常。

“工作在南京,居住在马鞍山”,已经成为不少像小罗这样的年轻人的选择。

17分钟到南京的“小确幸”,选择这样通勤的两年时间里,小罗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熟悉的身影,这点让他很欣慰,“每次早上车一到就是满满的人,晚上下班回家也是一样,大多是年轻上班族。”

打开铁路12306App查询,马鞍山东和南京南之间几乎每隔20—30分钟就有一班高铁,早晚高峰的时候,不到10分钟就有一班。小罗说虽然看似要花上一个多小时,但除去地铁时间,一趟高铁下来不到20分钟,两城之间的切换很“丝滑”,也就相当于地铁1号线迈皋桥站到新街口站、地铁2号线马群站到新街口站所花的时间。

“交通费也不少,不如租房子骑电动车”“一天往返3个小时,有这个时间做点啥不好”……当小罗把自己跨省通勤的日常分享到社交媒体上后,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这个成本小罗算过账,每天高铁+地铁的通勤方式,一个月差不多要花500元,而这样的价格在南京租房子基本不现实。

“现在住在自己家的房子里,还可以照顾父母,每天又不用担心堵车,甚至比开车上班的同事更快。”小罗告诉记者,正是宁马之间交通的紧密衔接,才让他的跨城通勤这么有“底气”。

计划在2025年建成通车的宁马城际地铁,更是让小罗坚定了要留在南京工作的决心,“以后直接坐地铁就能到达南京,上班只会越来越便捷,预计‘通勤大军’会再增加一大批人。”

和小罗不同,家住镇江句容、在南京夫子庙某国企上班的孙伟,每天上班坐的是城际地铁。

宁句城际开通前,孙伟每天开车往返,一天来回近100公里。宁句城际通车后,加上公司换地址停车不方便,孙伟每天通勤都靠地铁。“7点15分出门,开车到4公里外的S6号线童世界地铁站坐地铁,然后转2号线再换乘3号线到夫子庙,9点可以踩点到办公室打卡。”现在刷社保卡(一卡通)就能坐南京的地铁、公交,两地之间的便利让孙伟觉得似乎就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正是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让方便快捷的“双城生活”触手可及。

去年6月1日,慈湖高新区宁马慈湖公交枢纽场站正式启用,马鞍山公交125路和南京江宁东山公交707路、867路、892路共4条公交线路同步入驻,让宁马两地之间市民往来更加方便。截至目前,南京都市圈城际轨道运营里程约247公里,与安徽滁州、马鞍山和省内镇江、扬州等地还开通了20多条毗邻公交,部分公交无缝衔接S1、S3、S7、S8等城际轨道交通。

宁马、宁滁、宁扬这3条铁路建成后,南京区域交通一体化衔接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南京将建设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辐射周边市(县)的都市圈城际网。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