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今年上半年GDP增速7.1%、位列全省第二!淮安:以过硬成果更好展示“象征意义”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201338日,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淮安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淮安殷切嘱托,十年间,经济总量跨过三个千亿台阶,去年达5015亿元;去年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得第一等次;近3GDP年平均增速7.1%,今年上半年GDP增速7.1%、位列全省第二。

719日,淮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顾坤带队走进江苏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淮安专场,全面介绍了淮安坚持攀高比强、跨越赶超,努力将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淮安篇章的生动实践。

聚力招引  蓄足“发展活水”

走进总投资202亿元的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自动化机械臂在流水线上来回挥舞,偌大的生产车间鲜见人影。这是行业内首家实现全过程智能制造的企业,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后,将创成全球首家金属材料深加工灯塔工厂,助力淮安打造世界钢帘线之都。

项目攻坚从全面起势到突破成势,淮安的成绩单足够亮眼。近3年,新落户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是十三五总量的2倍,去年平均每周签约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开工10个、竣工8个,目前14个百亿级工业项目在建、其中10个首期竣工,带动规上工业投资连续3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投资增长2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均居全省第二。目前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占工业比重达78.1%、较十三五末提高23.1个百分点。

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淮安细分产业发展赛道,聚焦产业链全力招大引强。天合光能、捷泰新能源、阿特斯新能源等百亿级“旗舰”项目相继落地,助推淮安在“十四五”期间成为全省光伏电池集聚发展的重要生产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比亚迪淮安卡车智慧工厂项目为龙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汽车工业产业链;PCB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集聚了全球最大的PCB企业鹏鼎控股等行业头部企业,带动形成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优势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招引中天精品钢帘线、巨石玻纤、台华新材料等百亿级关键项目,拥有作为众多产业基础的钢帘线、玻纤丝、锦纶丝三根丝;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是全省重点打造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打造了从“田头”到“筷头”的完整产业链条。

加快产业筑峰,塑造集群地标。淮安深度对接融入长三角产业集群分工和省“1650”产业体系,以“7+3”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渐趋成熟。2023年,淮安“7+3”产业集群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78.1%,今年上半年集群产值同比增长15%,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78.6%

牢牢把握新型工业化这个第一方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淮安将进一步提档升级传统产业,到2025年实现传统产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基本出清;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30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5%;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形成“5+X”未来产业体系。

安商重商 企业城市“双向奔赴”

20229月落户淮安以来,天合光能持续追加投资,二期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27天,再度刷新重特大项目建设“淮安速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问题不过夜、大问题不隔天’,尤其是当地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110千伏供电配套。”天合光能淮安基地总经理孙振华感慨地说。

“市场如战场”,为保障签约项目跑赢竞争对手,淮安践行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工作理念, 建立了包括新招引、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新列统在内的项目“五新”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

针对新招引项目,淮安建立市、县两级项目分析研判制度,从源头把控项目的质量。1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由市级专班进行多维度研判,确保72小时内出报告。经研判落地的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80%;针对新开工项目,淮安提供“保姆式”服务,项目审批推行“承诺制+容缺办”,实现“五证连发”“拿地即开工”,不断刷新项目的建设速度。去年,淮安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项目占比过半;针对新竣工项目,验收前主动上门指导服务、验收时部门联合,档案承诺后补,实现项目“建成即验收”;在项目投产前,淮安提前为企业提供全要素保障,确保新投产项目快验收。近三年,淮安项目竣工转列统超93%,较“十三五”末提高了20%。同时,每年拿出5亿元政策“大礼包”,真金白银为企业发展壮大加速加码。用政府“操心”换企业“暖心”,努力让每一个项目在淮安放心投资、专心经营、安心发展。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在千帆竞发的时代浪潮中,淮安以“硬举措”托举城市竞争“软实力”。近3年,淮安224项改革列入国家和省改革试点,去年有77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案例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和推广,在全国设区市中率先启动的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用时全省最优,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占比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评价综合得分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创新驱动  “关键变量”变“最大增量”

五颜六色的废弃饮料瓶经过科技加持,变为成衣、西装、跑鞋……在江苏佩浦高分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废料经由生产下压缩、织布、成衣,完成了循环利用的“低碳之旅”。“这根比头发丝还细的15D超细旦纤维,就是由废旧塑料瓶制成的。”公司总经理王志鹏说。该公司是世界首家物理法工艺突破规模化量产15D以内超细旦纤维级切片的企业,终端产品远销海外。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淮安聚焦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骨干的企业创新梯队,新获批国家高新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增长15%以上;有效发明专利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7.3%27.5%,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厚植科创沃土,让更多人才和创新型企业跑出加速度。淮安先后出台有史以来含金量最足、诚意度最高的科技创新16”“人才强市22”“淮安人才8等系列政策举措,每年为全市各类创新主体兑现科技扶持资金超2.5亿元,持续健全金融服务体系,设立组建总规模8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10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10亿元的人才创投基金,真金白银鼓励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发展,离不开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在淮安智慧谷,汇集了12家科研机构、6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孵化器、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去年新引进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个省部级实验室,13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均实现历史性突破。下一步,淮安将以科教产业园打造“创新之核”为引领,整合留创园等国字号平台和一批高教科研院所资源,力争未来三年建设10个创新平台、引进100个科创项目、集聚1000名高端人才、产生100亿的经济产值、实现10亿元税收,形成推进新型工业化、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创新动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莎沙 仇惠栋

摄影 管伟法

责编:张莎沙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