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被南理工、南师大录取!在人生考场,视障考生“看见”别样风景

今年高考,教育部门为来自江苏、内蒙古、西藏等11个省(区)的15名盲人考生专门命制盲文试卷,这是自2014年起,教育部门连续第11年为盲人考生在高考中提供盲文试卷。与普通考生共答同一套高考试卷,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视障考生周科然、杨艺腾分别取得了理科641分、文科615分的好成绩,成为校园里的“传奇”人物。“老师,我被南师大录取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7月19日上午,杨艺腾一查到录取信息,就给班主任打了电话。今天下午,周科然也查到了录取信息——南京理工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批次录取!看不见世界的他们,是如何闯过千军万马,体验不一样的风景的?

盲人高考时间是普通卷的1.5倍,他们做到了!

据了解,在盲文试卷命题过程中,教育部、中国残联组织专家,制定《盲文卷命题标准》,设置试卷结构、试题类型、试题数量及分值,将盲文试卷的作答时间调整为普通试卷作答时间的1.5倍,语文和文综、理综考试时间为225分钟,数学和英语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数学试题不分文理科。盲文以“方”为单位,每个方有6个点,通过这些点的排列组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一般需要两个“方”才能表达一个汉字的音节。对于盲人考生来说,用手摸着盲文试卷来答题,花费的时间会比健全人考生长得多。盲文试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全盲考生使用的盲文试卷,另一种是有光感的盲人低视力考生使用的大字号试卷。无论哪种试卷,出题、印制、运输、保密系统等整个流程跟普通高考试卷要求一致。盲文试卷的内容和难度与普通考生试卷相同,根据视障考生的特点,对有图形的地方进行了调整。每一年的高考盲文试卷,都凝结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有80位盲人考生因此受益。

杨艺腾

今年高考,杨艺腾使用的是大字版试卷,周科然使用的是盲文版试卷。一个文科615分,一个理科641分。这样的成绩让老师、家长倍感欣慰,喜极而泣。他们说,因为看见过他们努力的样子,才知道高分背后的不易。

“耳朵就是我的眼睛。一道题只读两遍,记不住就只能放弃。”今年高考,周科然在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考点设立的盲人考生专用考场完成了考试。盲人考生的试卷内容和难度与普通考生试卷相同,由教育部门安排专业的盲文老师提前把试卷转换成盲文,考生用盲文作答后,再由盲文老师把盲文答案转成中文。对于盲人考生来说,用手摸着盲文试卷来答题,花费的时间会比健全人考生长得多,因此盲文试卷的作答时间为普通试卷作答时间的1.5倍。

“把试卷转换成盲文以后,页数会比普通试卷多很多,比如今年高考的生物盲文试卷,总共就有40页,阅读量很大,最终我都没来得及答完,还是有点遗憾。”周科然说,他最满意的是数学成绩,获得了148分的高分,这让他觉得挺有成就感。

“很多同学会问我,使用盲文卷,数学那些图形题是怎么解答的,其实就是用手摸,一摸我就能感知到是什么样的图形,有些图形需要用到辅助线的,我就在脑子里添加,然后找到解决办法。”周科然说,其实他在高考前三个月才学习用盲文卷考试,在此之前,他都和其他同学一样,使用普通试卷。

“被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师范或者非师范都可以,以后的路可以更宽阔。”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高三(10)班的杨艺腾,此次高考文科615分,“他可是我们班上的第一名!”杨艺腾的班主任叶长庚告诉记者,小杨因为患有先天性视神经萎缩,视力只有0.05左右,学文科的他,高考用的是跟普通孩子一样的中文试卷,但考试时间可以延长30%。

“你有多努力,就有多成功”  未来,他想帮助更多的人

“因为希望孩子未来能很好地融入社会,所以我们从小就把他放在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杨艺腾的妈妈说,“孩子很争气,也很努力,在普通学校适应得很好。”由于低视力,杨艺腾上课和作业同样需要助视器,作业也比健全孩子慢一些,但他从小到大,基本都能完成所有老师布置的作业。“初中阶段,孩子特别辛苦,每天作业写到凌晨一两点钟,早上6点多就得起床,我常跟他说完不成就算了,但他总觉得能努力做到的事情就不要放弃。”杨艺腾的妈妈说,“进入高中以后,有着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无私关心,因为住校,孩子跟我们接触少了,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他就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做题速度,尽量能在晚自习结束完成作业。”

杨艺腾的班主任叶长庚老师说:“他非常自律,对自己严格要求,有时间就埋头整理笔记,没少交过一次作业,每天还借助助视器读报、看书,用一切时间充实自己。你有多努力,就有多成功。可以说,杨艺腾在高考中能够获得高分,是努力付出后的必然结果,我们都为他高兴。”

杨艺腾说:“一路走来,我不断地接受着社会的关怀,在成长之路上,也获得过无数老师、同学的鼓励与支持。未来,我也想用我自己的专业帮助更多的人。”

“没有天生的完美,人生只有靠自己创造或寻找奇迹来拼凑完整。他是一名普通学生,每天跟大家一样,早读、上课,出操,上晚自习。但他又是一位特殊的学生,因为他每天都要无数次地举起、放下,或者向左、向右移动手中的仪器,然后隔着仪器写下一个个汉字、数字、符号和字母。他从未真正看清这个世界,然而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十几年来和正常人一样成长、学习,在仅存光感的世界里寻找光明。”语文张金鑫老师这样评价小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虽然视力障碍,坚强的他克服了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进入附中科高以来,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辩论赛、学农实践、课题研究……即使是随班就读,成绩也名列前茅。作为文科生,在阅读和书写都慢于其他同学的情况下,他始终沉稳淡定,在学习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班级同学学习的标杆。

“因为早就知道小杨的视障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我就想尽量地减少提问、互动,以此来减轻他课堂学习的压力。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种保护。直到有一天,课堂上师生围绕一个问题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小杨竟然举手要求发言,印象中这是第一次。他对争论问题的阐释,让我和其他孩子非常惊喜。”政治邹来慧老师突然发现,这粒“种子”让她自以为是地“保护”了很久,其实他很期待交流互动,他一直在参与课堂,默默地生长,破土而发。从此,小杨开始成为邹老师的课堂讨论的最后一道防线。

“小杨同学由于一直使用助视器,所以在阅读与书写时会慢其他同学一点。记得有一个模拟考试,小杨同学语文考试很不理想,仔细帮他分析试卷后,发现是由于前卷现代文阅读的文字量较大,用时较长,导致作文没有来得及写完。我担心小杨同学会焦虑,考完之后就及时与他交流沟通。但是小杨同学反而显得非常从容,他很清楚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所以他一点都不担心。这次交流让我更加佩服小杨同学的淡定、从容。‘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从小杨同学身上,我领会到这句话的内涵。”语文张金鑫老师说。

“高中三年,老师与同学们也给予了我许多帮助。每一位老师都有独特的教学方式,他们既教会了我知识,也让我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的内心更加充实。班级中欢乐而不失秩序的学习氛围,亦是前进的强大动力。”小杨说,“至今,那些欢声笑语,又或是艰苦奋斗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衷心感谢我的两个母校:中华中学初中和附中科高!”经过这三年的磨练,他也逐渐明白了曾经从某位学长口中听来的一句话:“无论过程如何,这段时光终将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将要收拾行囊,前往旅途的下一站!”

耳朵就是他的眼睛,他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他上课坐在第一排,即使用了助视器,也只能较模糊地看到黑板中间一块板书,大部分时候都靠听,老师讲解题目时会特意读一遍题目,他的同桌也会把板书上的内容读给他听,基本上读一遍他就能记住了,回家以后,他也能靠着助视器完成大部分作业。”周科然的班主任曹烨老师说,“他看不见,耳朵就是他的眼睛,所以上课特别专注,就是靠着认真听讲,成绩一直非常优秀。”

周科然

“为了能训练孩子听的能力,从小我就告诉他,一道题目我只读两遍,如果你记不住就只能放弃,也因此,孩子跟健全孩子在一起上课也能跟上,很多内容他在课堂上就能消化了。”周科然的妈妈郑静说,“儿子从小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只要有时间,就会“刷数学卷子,还特别喜欢做难题,如果自己做不出来,就会通过上网搜索视频等方式解决,他还和班上几位同学拉了一个群,分享数学题目,只要解决出一道数学难题就特别高兴。”

周科然出生于2005年10月,由于患有视网膜收缩变性,从小视力比其他孩子差一些,五年级时病情突然恶化,导致几乎全盲。周科然清楚地记得,那是10月28日,一个阴天,他正在班上做练习,突然就看不见了。他就跟老师说,可能天气原因,教室有点暗,他想调整到窗边的位置坐,但调整以后还是看不见,他就知道自己发病了。

“孩子出生后不久就查出了这个病,医生说基本没办法治疗,也说不准哪一天会突然加重,我们都期待孩子运气能好一点,到中年甚至老年才会发病,但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那么早。”回想起那时的情景,妈妈郑静有些哽咽。

在那之后的一年时间里,郑静带着儿子四处看病,但最终的结论都是“没办法,治不好了!”郑静说:“我那段时间特别崩溃,一直走不出来,反而是孩子特别坚强,连病情突然恶化那天,他都没有哭过。后来也是他一直在安慰我‘既然治不好了,那就面对现实,生活还得继续。’”那一年,除了四处求医,周科然就在家自学,妈妈成了他的老师。想着孩子不能没有学上,一年后,妈妈把他送进了南京市盲人学校。“在盲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听说了融合教育,小升初时,孩子就进入了学区校随班就读。”郑静说,“在南航初中的融合教育儿子适应得很好,成绩也不错,因此中考后,我们就决定,还是选择一所普高就读。”2021年,周科然考入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开始三年高中生活。原本父母以为儿子在学校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没想到开学后不久,就跟同学老师打成一片。学校老师把他当作普通学生对待,从来不会因为看不见而降低对他的要求;同学们默默帮助支持他,也不会因为他的特殊而疏远他。在这样的教育中,周科然不但自强独立,还阳光善良。

“老师,我来替同学跑!”高二校运会时,因为班级一位同学生病,没法参加接力比赛,周科然自告奋勇提出来要代替同学参加比赛,这让班主任有些纠结。“我想支持他,又担心他的安全,最后我们一位老师陪着他完成了跑步。他就是这样,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曹烨说,“你还经常可以看到,上午最后一节课铃声一响,他就被两个男生架着一起跑向食堂,很活泼很阳光,虽然因为这样常常被我批评,但我真的挺佩服他,内心非常强大。”

“我就觉得我和其他同学没什么区别,虽然看不见,我很多事情也都能做:比如不需要别人的帮忙,我能在校园里自如走动;参加学校的啦啦操体育课,我能跟上,还能当体育委员;我也能参加运动会,完成跑步接力……”周科然说,“所以很多事情,不尝试就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我愿意把自己当作一个健全人,去尝试去挑战。”

周科然很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学数学或者计算机专业,因为视力的原因,也可能被高校拒收,但是不管怎么样,我都想试一下,毕竟梦想已并不遥远,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清楚地看’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周科然同学而言却不那么容易。他患有高度弱视,视距不足1米,写字时几乎趴在桌子上,只有辅助电子助视器才能看得清楚。上课时看不见黑板,周科然就把所有精力放在‘听’课上,因为太珍惜听到的每个字,他总是强迫自己要过耳不忘,能在课堂上记住的知识点,绝不会留到课下。同样的作业,别的同学可能花半小时就做完了,而他至少需要多两倍的时间。尽管学习比常人艰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退缩,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学习,晚自修结束后仍然继续学习至很晚。模糊的视线,阻挡不住努力学习之心。”语文夏海燕老师告诉记者,“上帝关上一扇窗,他不会给你再开门的,这个门是自己破出来的!”

视力障碍给周科然带来了很多困难,但并没有限制他的精彩。“由于学习进度比较慢,每节课结束后周科然都有很多问题。进入高三下学期,他几乎每天都往老师办公室跑。请教完老师后,他就认真地巩固老师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每周日下午会安排四个小时左右的复习梳理时间,不辜负每一个美好的周末时光。”高三学段班主任曹烨老师如是说。

“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你将开启一段新的征程。大学的舞台更加广阔,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充满诸多挑战,希望你能继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希望你能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拓展社交圈,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也建议你与老师和同学们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了解你的需求和困难,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帮助你。”得知两位学生的录取情况,叶老师写下了这句祝福。

“本科读数学,打好基础,争取读研转计算机专业,将来我也可以默默地为其他人贡献力量。”对于未来,周科然已然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也希望高校能够提供更多的无障碍设施和资源,比如盲文教材、语音辅助设备等。同时,也逐步加强师生对视力障碍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一个包容和尊重的环境。此外,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更多的特殊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快乐而充实地度过每一天!”叶长庚老师关切地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通讯员 刘少青 吴婕

责编:程晓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