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全国首家!利用冷能养殖冷水鱼试验基地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交汇点讯 近日,位于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片区的陶湾海洋牧场陆上冷水鱼养殖试验基地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该项目充分利用滨海港片区中国海油江苏滨海LNG接收站项目的冷能资源,开展大西洋鲑、铁头鳟、鲟鱼、多宝鱼等高端冷水鱼特种养殖生产,系全国首家利用冷能养殖冷水鱼试验基地、江苏省首家大西洋鲑养殖生产试验基地。

陶湾海洋牧场陆上冷水鱼养殖试验基地当前新建成冷水鱼工厂化智能养殖车间1栋,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2套,有效养殖水体近600立方米,积极探索LNG冷能资源和海洋渔业的融合发展技术,打造低碳渔业的样板工程。

液化天然气气化外输时会将巨量的冷能排放到海水中,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临近养殖试验基地的中国海油江苏滨海LNG接收站项目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有着丰厚的冷能资源。液化天然气与海水换热后,海水水温会降低5℃左右,合适的水温区间非常适宜高经济价值的冷水鱼类生长。

得益于冷能资源的利用,该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根据测算,1立方米海水温度降低1℃每小时需要消耗1.2千瓦能量,养殖车间利用16℃冷排水来实现车间的保冷,每天利用的冷能相当于节约用电1680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935.4公斤。

“智能化循环水养殖车间建成后,夏季直接利用冷排水,冬季利用外海水,通过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热量回收,实现‘节水节地、单位水体养殖产量高、可控性强、饲料利用率高、全年生产、全程可追溯’六大优势。”养殖试验基地技术员姜亚雷介绍说。

目前,陶湾海洋牧场陆上冷水鱼养殖试验基地通过采集生产管理数据,为后续生产规模的合理扩大,养殖模式的复制输出提供科学依据。下一步,将持续加强产学研合作,科学带动效益提升,以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推动冷水鱼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和优势,打造有特色的“工业余能+智慧渔业”的低碳产业板块,构建可示范、可复制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模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文婧

通讯员 李想 侍甜田 刘朔池/摄

责编:彭倩倩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