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徐徐展开,科技浪潮滚滚而来,新质生产力发展欣欣向荣。年轻的“新农人”们,正深入乡土中国深处,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乡土中国 青春力量》第二季,我们将继续带您走进田野,展现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新质”人才故事,记录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的生动实践。
江苏鲤跃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纪宏武:

每次喂鱼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我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的一个村。我们在读高中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样走出来,那时候并没有想到我要回到农村去。
我是纪宏武,今年39岁,江苏鲤跃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我们公司主要做高密度循环水养殖,主要是养鱼。

我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从学校出来以后在常州做了16年的电商,但是随着这几年的成长,内心深处越来越对农业感兴趣,从4年前开始,做了很多和农业相关的事情。
目前我们这个基地占地面积84亩,总共有530个养殖桶,大约2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单季满负荷运转下,产量大概在160万斤到200万斤之间。

鱼是否能够养得好,能够养到多高的密度,取决于它的水质和它的溶氧。我们这套系统当中,有两个非常核心的东西,第一个是水处理,第二个是水中溶氧含量。只要保证这两点,在鱼的合理生长空间的基础上,就能实现较高密度的养殖。

我们整个水处理的逻辑,跟污水处理的逻辑是一样的,首先我们要把养殖水体当中的粪便残饵这些相对来说较大的颗粒物,先把它移除掉,这些粪便残饵通过粪便处理的机器,把它再一次进行压干成型,然后装袋运走。
我们的鱼卖到周边的市场(占比)很少,第一它没有大肚子,第二它没有土腥味,第三它的活力特别好,所以我们的鱼要么直接到了大的一些连锁餐饮,要么去了一些钓场。
这是我们在全国的第二个基地,目前在全国已经建成了五个基地。

常州和老家(陕西商洛)都是我的家,一个是生活所在地,一个是出生地。常州本身有非常好的营商环境,有更多能够帮助我们做科研和研发的人才的配套。
我们接下来建的基地,应该叫做工厂化恒温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做了恒温以后,养的鱼品种会更多,养鱼的周期也会缩短很多。
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养的其中有一种叫笋壳鱼,它是一个热带鱼种,要求水温30℃以上,在我们这个基地,它是过不了冬天的,在我们新的基地就完全能实现它的养殖,而且它的附加值也很高。在新的基地,可能一年产130万斤到140万斤,可能实现7000万元左右的营收。

我们现在希望尽可能和露天池塘的养殖岔开,实现一些差异化的竞争。

“新农人”这个称呼,是对我们这些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给予了非常高的认可。它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路,用新的方式、用新的方法、用新的路径做农业。回头看走过的这几年,我现在更有信心了。
总策划 双传学 顾雷鸣
总监制 高坡
监制 潘青松 田梅 朱威
“苏乡新青年”大型主题调研团队
文案:沈蕾
摄像:王苏禾 曹凯琪
剪辑:魏林娜
美编:朱丽
特别鸣谢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
指导单位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本次行动全程战略支持
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