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晋“万亿之城”背后强支撑,看人大力量如何助推常州加速向“新”提“质”

7月24日,常州市金坛区发布加快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十条举措。

“合成生物学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黄金赛道,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能源、新材料、美妆护肤等众多细分领域。”常州市金坛区副区长王勇在发布会上说,金坛区瞄准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智造高地和产业集聚高地定位,正全力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集群。

这一未来产业,是金坛也是常州的选择。鲜为人知的是,“抢滩”合成生物产业,常州各级人大也在频频“助攻”。常州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子频频,各级人大也在发挥职能优势,以卓有成效的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努力助推该市成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决策开展监督

全国首个合成生物标准化委员会落地常州;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西太湖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等3个产业园布局起步;南师大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等6家创新平台落户……

常州正瞄准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风口,以发展强劲的生物医药为基础,辅以深厚的制造业,去年正式将合成生物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目标是2027年全市合成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成为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时不我待的风口机遇,要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在合成生物赛道上脱颖而出,需要市人大及市人大常委会重视我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并对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项监督,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各类问题。”常州市人大代表吴英说。今年常州市人代会上,吴英等13位市人大代表联合提出议案,建议对合成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项监督,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议案被确定为人代会闭会期间常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重点督办件。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戴士福介绍,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议案办理,将通过持续跟踪督办,推动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办理,合力解决相关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为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7月11日,金坛合成生物产业园,一排排蓝白色精密仪器前,研究人员不时打开机柜操作,探索DNA世界的奥秘。这里是去年9月开园的,以华大基因为龙头,目标是力争10年内成为千亿产值产业链基地。

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经理颜玲介绍,自2022年该所落户金坛以来,市、区人大就频频造访,全方位了解在人才引进、科研、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痛点难点,很多诉求得到制度性回应。比如,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整个周期往往持续两三年,金坛区人大获悉后立即上门调研,随后开展专项审议,形成金坛区“一号代表建议”,为研究所成功开辟合成生物专项通道,大幅缩短了专利申请周期。

戴士福表示,一系列监督工作切实推动了政府落实常州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措施。围绕该市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决策开展的监督还有很多,典型的如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法定职权助推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以及通过强化计划规划和预算的编制执行,使更多资源资金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制造等项目集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筑牢坚实财力基础,等等。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议题开展立法

7月11日上午,大雨倾盆,十多位常州基层人大代表、立法咨询专家、市民代表早早来到武进区人大代表之家,参加湖塘镇立法联系点召开的《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

“梳理本市产业基础和规划发展方向,跳出本市到全国范围内与具有行业优势的高校院所定期对接交流”“举行符合我市企业或行业发展需求的比赛来招募技术”“除了圈技术、圈项目,还可以采取圈人的思路,柔性引进高校院所技术积累到中段的中青年人才,落到我市龙头企业中”……华东科技大学教授蒋秋冉是特邀市民代表,一口气提出多条具体修改建议。

记者注意到,蒋秋冉是产业技术专家,与会者也多是创新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和管理科创的基层干部,建议都很“因地制宜”。江苏伊思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恽姿说,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也许10家里才能有1家“跑赢”,但没有分母就“跑不出”分子,希望条例在流程和制度上进一步细化,在行政、财政、环保等方面更好帮助初创型企业渡过前期阶段。

务实的立法建议搜集,正在常州全市各立法联系点进行。“法律也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用创新的方法来制定科技创新条例,这是一大进步。”立法咨询专家、武进律师协会会长朱红说。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常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张立新表示,常州人大对科技创新一直极为关注。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办理的宋平等10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助推常州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监督的议案》,被列为“一号议案”。今年初,程宇等16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推进“常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起草的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为2024年度立法计划正式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宋平等代表议案中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如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建立龙城科创基金、实施龙城英才计划等已被吸纳进条例草案。

“因地制宜”鲜明贯穿常州市人大近年来立法工作选题,其中重头是为“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去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台阶,成为江苏第五座“万亿之城”。迈过这道门槛,新能源产业功不可没。常州依托产业体系完备的深厚底蕴,十余年来在涉及新能源的多个领域深耕布局,已率先构建起“发储送用网”的产业闭环,新能源产业成为最亮丽的一张城市名片。

产业的飞速发展,呼唤法治的底层规范。去年3月,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加快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决定。今年6月,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年我们还将制定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为常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锻造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戴士福说。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代表智慧力量

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是常州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首部由全体常州市人大代表表决通过的实体地方性法规。这是常州注重发挥各级代表作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侧面。

作为另一个侧面,为形成知识互通、能力互补的委员结构,武进区人大常委会通过精心选配委员,吸收理想汽车公司部门负责人等8名新质生产力相关代表作为常委会组成人员,有效确保了人大在集体审议新质生产力相关议题时,能充分吸收企业建议,从产业发展方向、配套政策支持、区域人才集聚等方面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助力保障。理想汽车常州整车基地对外政策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为他们进一步扎根江苏,从制造转向研发提供了足够底气。

走进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总装车间,数百台工业机器人在企业自研系统加持下运转如飞,与流水线员工配合无间,每4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截至今年6月底,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超过82万辆,位列新势力造车企业第一。

常州的五级人大代表,不少就来自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他们的眼睛盯在生产线上、创新链上,是观测经济运行的灵敏“传感器”。常州市武进区人大代表、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技术专家杜利清告诉记者,区人大定期组织的一线走访、交流,可以让大家及时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反映问题也有了有效的渠道。

为让“传感器”运行更灵敏迅速,今年,常州市人大常委会选取20个全国、省、市人大代表所在企业设立经济运行观察点,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研究,同时,企业家代表也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时、针对性地建言献策。

观察点的选择都极具代表性,从而能第一时间感知产业风向。动力电池装机量稳居国内前三的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20个点之一。每季度末,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都要报送所在行业和自身企业的发展运行情况,配合开展半年度、全年度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调研。这也能让刘静瑜更好地观察行业发展,提高履职质量。“企业能最先感知市场的变化动向,也是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窗口。作为企业家代表,我会发挥专业视野,加强和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及时收集建议和资料,为新能源领域的法规颁布和政策落地贡献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月飞

责编:方思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