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这个食堂“蛮好的”

“我天天来!”

“饭菜每天都不重样”

发出感慨的

是81岁的杨欣慈老人

自从听说社区食堂后

她几乎每天都在这里吃饭

杨欣慈正在展示她的账单(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来食堂之前

我每天都要自己做饭

做少了营养不充分

做多了自己又吃不了

现在

我走过来不到400米

每天都能吃到不一样的菜

杨欣慈说

她吃饭的地方

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道的

桐乐社区饭堂

上午11点刚过

饭堂已经坐满了老人

老人正在广州桐乐社区饭堂挑选餐品(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里曾是一处临街店面

2023年12月

在南源街道协调下

被改为社区食堂

既作为长者食堂

保障老年人的用餐需求

又可以补充解决一部分

社会用餐需求

老人正在广州桐乐社区饭堂买单(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在这里

两荤一素套餐为14元

广州市户口60岁以上老年人

还可申请每餐3元补贴

覃惠芳在广州桐乐社区饭堂用餐(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阮帅 摄

许多老人都是这里的常客

61岁的覃惠芳就是其中一员

面对记者的提问

她对这所食堂竖起了大拇指

“十多块钱可以吃到

一个汤、一个、一个菜、还有鸡腿

我们可以在这里吃得很好

吃得饱饱的!”

目前广州市共建有

长者食堂、社区食堂1417个

覆盖全市街道、村居

“中心城区10至15分钟

外围城区20至25分钟”

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老人正在广州桐乐社区饭堂挑选餐品(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

不仅让老人吃得饱

更要让老人吃得健康

是各地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老人正在杭州翠苑一区老年食堂挑选餐品(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蛮好的

蛮有科技感的”

这是70岁的丁丽娟

对杭州翠苑一区老年食堂的印象

作为生活在这里30多年的老住户

丁丽娟见证了老年食堂一步步变迁

“这些年我们的食堂

每个菜都有自己的电子标牌

显示它的营养成分

我们越吃越健康

丁丽娟笑着说

“我不光自己要看着标牌搭配营养

也要求我老伴和我一样均衡饮食”

这个食堂的“高科技”还不止这些

翠苑一区社区

将老人个人健康档案

与老年食堂数据打通

老人通过人脸识别进入食堂后

大屏幕会针对性推荐菜品

等到结账时智能餐台可以实现

菜品识别、智能结算

老人选餐后将托盘放置结算区

即可自动识别菜品计价并刷脸支付

两位老人正在杭州翠苑一区老年食堂吃饭。(杭州翠苑一区社区供图)

如今杭州市全市老年食堂(助餐点)

增加到近1800家

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

“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

“物业+助餐”

片区化连锁运营等

多元化、接地气的助餐模式

“我们下一步将养老服务

从老人的生活需求拓展到心理需求

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出发

优化养老服务

完善发展养老事业”

翠苑一区社区党委书记项菲菲说

记者采访时

丁丽娟正准备邀请伙伴

周末一起去老年食堂吃饭

杨欣慈正向她的朋友展示

一条条贴心标注菜名的朋友圈

杨欣正在展示她的朋友圈(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明天见”

“明天再来”

“我要一直来”

改革成效

化作一句句热切的问候

在小小饭堂里不断回响

……

记者:聂毅 高蕾 阮帅 吴涛 唐弢

编辑:陈倩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