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麻疹、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诊疗方案来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近日组织多学科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昨天(29日)发布了麻疹诊疗方案和新修订的登革热以及人感染禽流感诊疗方案。三个诊疗方案介绍了相关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鉴别诊断、预防等。

麻疹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麻疹诊疗方案(2024年版)》介绍,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和斑丘疹等,少部分可出现肺炎、喉炎、中耳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重症可导致死亡。麻疹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也可造成感染。人群对麻疹普遍易感,潜伏期7~21天,一般为10~14天。

麻疹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没有有效抗病毒治疗药物。麻疹的预防首先要管理传染源,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患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0天。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麻疹疫苗接种。对没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的密切接触者,暴露后尽早(最好在72小时内)接种疫苗,可提供免疫保护或减轻病情。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新修订的《 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 年版)》介绍,近年来,我国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累及地区呈扩大趋势,有由南方亚热带地区向中、北部温带地区扩散倾向。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传播媒介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部分人发病。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登革热在全球存在媒介伊蚊分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累及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虽然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源地,但输入性病例常年可见。

夏秋季高发 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

登革热夏秋季高发,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登革热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登革热目前还没有有效抗病毒治疗药物。病例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病程超过5 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可解除隔离。我国还没有上市的登革热疫苗。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等。

人感染禽流感全年均可发生 冬春季多发

新修订的《人感染禽流感诊疗方案(2024 年版)》介绍,全球每年都有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发生,人感染禽流感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发。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死禽和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健康禽类,也可以是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猪、牛等哺乳动物,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人或其他动物也是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

人感染禽流感临床表现因感染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而异。重症病例进展迅速,多在发病5~7天出现肺炎,轻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或者仅表现为结膜炎。

人感染禽流感的预防措施包括:

避免接触生病或死亡动物,包括野生鸟类,与动物或其环境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生熟分开,生肉煮熟后食用;

不要购买活禽,鼓励购买集中宰杀处理好的冷鲜或冰鲜禽。

若有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尽快就诊,并告知接诊医生发病前有无禽类接触史或是否去过活禽市场。

责编:宗祺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