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盛夏,南京博物院的人气比气温还高。观众与日俱增的游览热情也带来了南京博物院“一票难求”的预约难题。8月1日,南博举行新闻通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博积极响应“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号召,实施暑期延时开放举措。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提供更高质量的展览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暑期广大公众参观的文化需求。

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教育服务主管朱媛媛介绍,南博的日最大承载量为25,000人次,由于目前艺术馆展厅区域临时关闭,现日最大承载量实为22000人次,瞬时最大承载量为8000人,从舒适度角度看,最适宜的日接待量是12000—16000人次。2023年,南博全年接待观众量近501万人次,暑假期间接待量近110万人次。2024年上半年,南博接待观众量达306万人次。7月高峰期,接待观众量达51万人次,客流量较去年只增不减。可以说,南博每日可接待观众量已达上限。

为了破解暑期南博“一票难求”的难题,南京博物院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力争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和服务。在开放时间上,南博实施延时开放。从7月9日至8月31日期间,南博每周二至周日开放时间为9:00-18:00(17:00后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做到更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在暑期高峰期的参观需求。
在门票预约方面,南博坚持实名制预约,采取“全员预约机制”,观众预约门票须遵守“同一证件号7天内最多预约2次”和“同一账号30天内最多预约5人,且有效身份证件信息不重复”的规则。从2023年8月10日起,南博增开团队门票预约通道,规范团队预约程序。预约放票时间为每日18:00,观众可提前7日(不包括当日)通过官方微信小程序或官方网站预约,预约时段分为上午(9:00-13:00)和下午(12:00-16:00)。

除了预约平台提前7天预约外,为方便临时来参观的观众和未能提前预约门票的观众可以顺利进馆,南博还推出了“定时定量放票”措施,把预约取消或未到场的约20%票量于当天释放。
朱媛媛介绍,之前南博曾实行当日票“动态放票”规则,即根据馆内实际情况,不定时不定量放票。经过一年多的观察和实践,“动态放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观众当天参观约票难的问题,但容易造成观众聚集,在现场“苦等”放票等问题。自今年7月18日起,南博调整“动态放票”为“定时定量放票”,这种更为公开透明的放票机制方便观众灵活地规划旅游路线,避免因人群现场聚集而造成安全隐患。当日票放票的具体规则是:上午放票2000张(9:00和10:30各1000张),下午放票3000张(13:30和15:30各1500张),每日18:00的放票规则不变。

观众预约成功后,须在参观当日按照预约时段入馆参观,如错过预约时段将被谢绝入馆。同一证件号当天可进出馆2次,预约上午票的观众首次入馆时间必须在13:00前。观众凭预约证件原件(本人二代身份证、江苏省第三代社保卡或港澳台居民居住证),通过人脸比对系统核验入馆。未满14周岁(含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单独预约,须由成年人代为预约亲子票并同步核验入馆,每名成年人最多携带三名未成年人。70岁及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现役军人、退役军人、伤残军人、消防救援人员和“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无需自行预约,凭本人有效证件原件(二代身份证/江苏省第三代社保卡+军官证/退役军人优待证/残疾人证等)在历史馆人工窗口现场登记后,刷本人身份证原件或江苏省第三代社保卡原件通过人脸比对系统核验入馆。

为最大程度上杜绝盗用他人身份证件预约的现象,有力维护公平公正的预约环境,南京博物院自2023年11月5日起,在检票闸机增设人脸比对系统,实施人证合一自动比对。为降低废票率以及公共资源的浪费,南博自2023年4月起增设“黑名单”条款。同一账号7天内3次、30天内5次取消预约或预约后不进场馆,将会被限制预约,增加了违约成本。
针对第三方代抢代预约等行为,南博采取了线上线下、院内院外联动以及必要的科技手段保障观众的参观权益。南博图书信息部主任张莅坤告诉记者,南京博物院未授权任何第三方机构(平台)或个人代理门票业务。对于通过大肆占票、倒卖门票等手段扰乱预约参观秩序的行为,南博将采取封禁账号等手段予以打击。从技术上,南博优化了预约系统,从技术端算法识别“黄牛”在线预约的行为,持续优化现有线上预约系统流程的防控效能,保障了观众预约的公平性,力争让“黄牛”无机可乘。

南博保卫部主任李贵州表示,南博将加强与监管和执法部门合作,积极与公安、城管、执法、旅游监管等部门协调,合力开展联合执法,改善窗口地带秩序。南博专门设置了举报“黄牛”的电子邮箱(njbwyts@163.com),积极收集梳理相关证据提交执法部门,并扩大宣传,提醒观众避免泄漏身份信息,以防上当受骗。此外,近期“南博”还加强了院内管理,组织专门队伍每天在院内广场强化巡逻,维护保障参观秩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文 赵亚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