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日,中伏,热浪滚滚,南京市秦淮区悦华洪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却十分凉爽。午饭时分,饭菜飘香,老人们陆续赶来排队吃饭。“来份大虾”“打份叉烧”“要个豆角”……每天中午是洪武居家老年助餐点最热闹的时候,打餐的阿姨忙得不亦乐乎。

这里位于郑和公园内,环境宜人,不仅有助餐,还有医疗、机构等社区嵌入式综合体。该中心办公室主管陈虞超带着记者参观了综合体的各项功能。一楼有银发助餐、老年活动中心等,为街道和社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二楼新开了中医门诊,提供中医养生服务。


三楼开设的是认知症照护专区,目前收住失能失智护理型老人30人。“老人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家庭的温馨,也不失社区居家养老的热闹,夏天纳凉避暑也很合适。”陈虞超笑言,进了这扇门,大部分的养老刚需都能得到满足。

庄梅是社区民族舞团的团长,每周五都会组织队员来中心排练。一整面墙的镜子,凉爽的空调,舒适的环境深受阿姨们喜爱。除了供应午餐,这里还为社区老人提供免费活动场地,老年大学课程排得满满。
“老年人应该活出自己的生活态度,充实的安排和良好的兴趣爱好能让人更健康长寿。”庄梅开朗地笑着说,自己带动了一批居民加入舞蹈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成为老人们第二个会客交友的社区“大客厅”。

城里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乡村还有睦邻点。骄阳似火的夏日,村里独居老人的生活起居成了“95后”银发顾问魏莹莹最挂心的事。“张奶奶,最近天热,您在家别舍不得开空调啊!送餐上门准点吗,剩菜不要吃了,天热容易馊,吃坏肚子就麻烦了……”“最近挺好,今天到睦邻点来拿药。”今年86岁独居空巢老人张桂华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因担心老人病情不稳定、易复发,魏莹莹将老人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时常联系或上门探访。
魏莹莹是南京市高淳区漆桥街道荆溪村互助养老睦邻点的银发顾问。因年轻人外出务工多,村里特地聘请银发顾问,对接空巢独居老人,定期走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了做到有问必答,魏莹莹不停学习涉老政策,帮助老人链接服务,尊老金发放、助餐补贴申请等流程,她都了如指掌。她负责的村有11个自然村,共145名老人,其中特困老人15人、重点空巢独居老人6人。这些重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信息她都有本账。“子女不在身边,睦邻点就是老人的依靠,我们的活动室、助餐点都是老人的生活空间。”魏莹莹说道。

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村一级的互助养老睦邻点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荆溪村相隔不远的桠溪街道荆山村也有一家省级示范性睦邻点,去年9月建成使用,投入资金15万元。睦邻点上,休息室、备餐间、就餐室、助浴室、书画室、理发室等11个功能区域,为老人提供了“天热可避暑、天冷可取暖、闲暇有文娱、餐食有供应”的养老服务链。
在睦邻点的基础上,街道又投入100多万元,利用社区闲置资源,对睦邻点提档升级改造,建成荆山幸福小院,服务辐射全村847名老人。金山下村有一位失能独居老人,今年已经95岁,因为年迈无法自己做饭,子女都在外地。为了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荆山幸福小院上门送餐,志愿者还经常上门探访,为老人理发,减少了老人的孤独感。

和荆山幸福小院一样,南京每个街道都在打造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一街一品”,为居家社区养老的老人创造一个相互关照、志愿帮扶、融合生存的养老空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 实习生 惠诗琪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