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伏”是一年当中温度最高、湿气最重的闷热天气,此时,人体的阳气运行旺盛,是祛湿排寒的好时节。反之,三伏天过度贪凉,湿气则乘虚而入,紊乱脏腑功能,湿气重而百病生。
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习惯容易引起湿邪?夏季运动、出汗后用冷水冲凉,女性洗完澡后长头发没有及时吹干,都会把湿邪留在体内,增加湿邪引起疾病的概率。头发潮湿或淋到雨没擦干,寒湿进入体内就会引起不适,常见症状就是头痛。出汗会让皮肤毛孔打开,湿邪就会趁机进入体内。预防湿邪一定要把汗擦干、把头吹干。有人担心吃水果也会造成体内湿气重,这样的担心其实是有些过度的。如果真的很担心,建议可选择平性水果,如苹果、樱桃、蓝莓等。另外,在冰箱中冷藏的水果也不建议直接吃,吃之前最好提前取出放至常温,寒冷会伤害脾肾的阳气,让水分更难排出去。
如何祛湿也有讲究。在日常生活中,茯苓、薏苡仁、赤小豆、陈皮这四味有健脾祛湿功效的中药常被人们拿来煮水、煮粥,当作“祛湿方”服用。“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是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的有效方法,茯苓、薏苡仁、赤小豆、陈皮这四味药的确能健脾祛湿。除了祛湿食材,可以尝试通过和缓的运动,身体微微汗出,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祛湿作用。晒太阳也是很好的补阳方法,机体阳气充足,则湿邪等邪气不易侵犯人体。
文字:王甜
视频:蔡亮
设计:杨诺亚 赵晶
出品:新华日报社健康传媒中心
本期审核专家:南京市第二医院营养科医生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