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AI+养老”晚年更美好 “家庭护理院”让“养老”变“享老”

央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具体部署,提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如何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各地也在积极探索。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退休老人邓庭书所在的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位于成都老城区,老年人占比21%。不久前,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刚刚完成升级改造,依托于“街道-社区-小区-居家”四级养老服务设施体系,“15分钟养老生活圈”从“医、养、食、娱”一体化满足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

邓庭书:“我们社区有一个服务的食堂,养老服务中心里面,大家都可以在这里边吃饭边聊天。”

四川省民政厅养老服务与事业发展处副处长黄禹洲:“我们四川现在已经建有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8万个、养老床位达到了50.7万张,城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0%和60%。”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我国智慧养老产业产品和服务供给正从基础保障向适老化和场景化转变。在江苏苏州,今年上线的居家养老智慧服务应用,将此前的“虚拟养老院”,升级为“家庭护理院”,更加个性化地解决老人生活照料和健康需求。

江苏苏州姑苏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总督导路忠介绍,这个大屏是姑苏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在线实时的数字地图,粉色的点就是现在正在服务中的284户老人,绿色的点位就是现在还有900多个老人在等待着上门服务,大量的蓝色的小点是服务用户,是整个“虚拟养老院”的老人。

专家表示,居家养老仍然是养老的主要模式,未来能否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关键在于将养老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进行共享,使得优质的养老服务资源向老人的身边、床边下沉。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现在真正住在养老机构里的大概只占老年人的1%,就相当于99%都是在居家或者社区里边(养老)。其实老人有许多的信息是在不同的部门掌握的,比如说老年人每年都有体检,那么体检后就知道老人的健康,他的预防健康管理,你怎么能够有这种专业的服务,及时了解老人的需求,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数据的分享。”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