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这里是江苏!| 相王路:不产玉石之地,却以玉石成名


昨天,介绍了专诸巷,是明清时期苏州玉工的聚集地,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今天,我们要介绍苏州另一条“玉石淌满街巷”的路,也是因玉石产业而得名。

相王路是苏州市区东南部的一条街巷,北起十全街,南至竹辉路。1987年,有关部门对原先的“相王弄”拓宽改造、铺沥青路面后,给路改了一个名字——相王路。但由于“相王弄”深入人心,以至于老苏州人还是把这条路习惯性地叫做“相王弄”。

相王路、相王弄因何而得名?路中段的相王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庙。历史上,相王庙多次重建或重修。比如曹雪芹的舅公李煦曾于清康熙四十四年重建相王庙,并奏请加封相王为“护国忠显王”。现存的相王庙则是清同治四年重建的,最近的一次整修是在2012年。

相王庙是为谁而建?民间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赤阑将军,本名黑莫郝,春秋时期吴国战将,奉命筑城,因延误工期,被处死。第二种说法是水神桑湛壁,相传造苏州城时,水势凶猛,桑湛壁跳入水中,用身体保护城墙,自己却被大水冲走,百姓尊他为水神,并立庙祭祀。第三种说法,也是民间流传最广的,说伍子胥奉吴王之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督造苏州城,因造城有功,百姓尊他为“相王”。上面三种说法各不相同,但都与建造阖闾大城有关。

如今,走进相王路的支弄,传统苏式小院散布在道路两旁,既没有小河流水,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文化遗迹,倘若不是每家每户门口的“玉”字招牌和不时传入耳朵的琢玉声,你一定会觉得它和其他寻常巷陌没什么区别。但对于好玉之人,这条巷子就是宝地,它因玉而生,玉又因它而活。苏州自古不产玉石,却以玉雕闻名天下。其中,相王路的雕刻、打磨、镶嵌,还有,卖雕刻工具的、做玉石鉴定的……构成一条完整的玉雕产业链。

一条小巷,就是一段活着的金玉传奇。

文字:聂伟

图片:双塔街道

设计:葛逸潭

翻译:卫鑫

鸣谢: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责编:刘春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