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彭城战“暑”记,致敬“燃”时刻

徐州各地战高温、稳生产、保民生,走近炎炎烈日下的劳动者——

彭城战“暑”记,致敬“燃”时刻

电力部门积极实施带电作业。 张俊哲 摄

酷暑时节,彭城大地烈日当空,高温逼人。8月2日到4日,徐州连续3天发布高温预警。当不少人在空调房中享受清凉时,也有一群人置身热浪中,一幅幅感人画面就此定格:铁路调车工在滚烫的铁轨上劳作、建筑工人在脚手架上作业、交通警察在车流中指挥交通、快递小哥在大街小巷奔忙……正因为有他们挥汗如雨、不惧“烤”验,才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关注炎炎烈日下的劳动者,新华日报社徐州分社组织记者深入一线,用汗水记录彭城战“暑”故事,致敬他们的“燃”时刻!

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一医药冷链物流项目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药品卸货。张俊哲 摄

他们用“蒸桑拿”,换取市民清凉一夏

7月25日,徐州多个县区最高气温冲上35℃。持续高温让城市用电需求激增,电网负荷不断攀升,当地电力部门积极实施带电作业,提高城市电网持续稳定供电能力,确保高温天气下企业及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安全。

当天下午3点,在铜山区长安路东侧10千伏高环131线73号杆处,烈日暴晒下的柏油路面温度灼人。国网江苏电力有限公司铜山区供电分公司带电作业班的工作人员,此时正在设置安全围栏,摆放安全工器具、标志牌,为当天带电作业做准备。“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实时汇报施工进度,地面监护人员注意观察,安全无误后下达操作指令……”正式施工前,带电作业班班长张苛为现场施工工人讲解作业注意事项。

“带电作业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工作,工人们在高压线路上进行各种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张苛说,正因如此,每一步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随后,作业人员牛争光和赵永正穿戴密不透风的绝缘披肩、戴上厚厚的绝缘手套、绑上防护带,进入到斗臂车前端的绝缘斗中。随他们一同进入绝缘斗的,还有一些工作过程中要用到的绝缘工具。“绝缘披肩和绝缘手套密闭性极强,在这种天气,上去工作几分钟衣服就湿透了。”张苛告诉记者,虽然天气炎热,但这项工作必须坚持下去,因为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

带电设备绝缘遮蔽、紧固设备线夹、线路带电搭接、对导线裸露点用红色绝缘包材进行绝缘恢复……经过半小时的奋战,带电作业人员快速完成了新建线路搭接工作。从绝缘斗臂车上下来后,两名工作人员满头大汗,身上的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湿。倾倒掉手套里的汗水,坐在一旁休息的牛争光仿佛刚蒸完桑拿一般,脸色涨红,匆匆喝了一支藿香正气水,就和同事们准备赶往另一个作业点。

“此次开展新建线路搭接工作,主要是为拖龙山安置小区供电。该小区此前是单电源供电,夏季高温天气下,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数千名居民的日常生活。”铜山区供电分公司配电运检中心副主任徐胜介绍,本次新建线路为该小区补充了第二路电源,在夏季用电高峰能够更好地保障该小区供电可靠性,“就是要用我们的‘蒸桑拿’,换取大家清凉一夏。”

铁路调车工在铁轨上劳作。 张俊哲 摄

顶着烈日“拼火车”,只为旅客准点出发

7月31日一早,从广州白云站开来的K677次列车缓缓驶入徐州站。待所有旅客下车,调车工将整列火车和调车机连接,开往附近的客车整备场。整备场是火车的“休息站”,经过长途跋涉的列车在这里进行短暂休整,继续奔赴远方。

50岁的司锴在调车工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30年。K677次列车开进整备场时,他站在车头位置,抓着扶手,引导火车停到适当位置。“天比较热,车头位置有风,能舒服一点。”司锴说。

记者了解到,高温天气,需要长期户外作业的岗位上一些工作会调整到夜间进行,而在徐州站客车整备场,工作人员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我们的工作是有时间限制的,比如刚入库的K677次列车,下午还要开回广州白云站。在整备场停留的几小时里,我们要完成车辆车身清洗、故障排查、车内清洁等工作。”上海铁路局徐州站运转车间调车指导蒋波说。眼下正值暑运,铁路运输繁忙,每天约有10列火车进入整备场,三四百节车厢在这里调度。

蒋波用“拼积木”来形容调车工的工作。到达整备场的列车,一些车厢可能存在故障,需要解体替换。“我们将需要更换的车厢拖到旁边轨道,再将完好的车厢拖进来、与原来的车体进行拼接。”

当天的K677次列车,有两节车厢需要留在整备场进行检修。中午11点,记者跟随蒋波和司锴登上了需要调度的车厢,登车扶手被太阳晒得滚烫,一股闷热气息扑面而来。蒋波告诉记者,封闭的车厢在太阳下暴晒后,车内温度可能达到四五十摄氏度。

酷热的工作环境中,调车工们却穿着长裤长袖工服,戴着厚手套,脚上穿的也是不露脚面、脚趾的劳保鞋。“调车工最怕冬天和夏天,冬天还能多穿点衣服或者进车厢避避风,夏天只能咬牙坚持。”蒋波说,客车整备场共有32名调车工,实行24小时轮班倒。白班的工人,每天要在烈日下工作7—8个小时,整备场为他们准备了防暑药品、降温饮料、西瓜等。

一日复一日,在这样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司锴说:“我们整备场有很多岗位,大家这些天都是顶着烈日在工作。能准时准点把列车‘拼好’、保障旅客行程,我们的辛苦就值得!”

工程结构火安全实验室团队正在准备钢结构耐火试验。张俊哲 摄

泉山消防“十二时辰”:他们在一线

7月30日清晨5点半,起床号在泉山区消防救援大队响起。10分钟后,该大队大队长孙作举带领消防员们用五公里晨跑开启“泉山消防十二时辰”。

不到8点,消防员们在训练场集合完毕,开展消防技能攀登挂钩梯训练。尽管还是清晨,但训练场已经热浪逼人,他们冒着高温,准确高效地完成起梯、挂钩、搭脚、攀登、抛梯等动作,汗水很快浸透衣背。

“和真正的火场比,夏季训练中的苦和热根本不算什么。”消防员李新说,消防指战员在火场的体感温度基本都在七八十摄氏度以上,穿着隔热靴也能感受到脚底滚烫。“水枪里喷出的冷水,在热浪冲击下落到脚上都是烫的。”

“要么在训练场、要么在救援现场,这是消防员的工作常态。”孙作举介绍,攀登挂钩梯训练是消防救援队伍的传统基础技能科目,主要作用是在建筑火灾中快速实施外部登高,打通内攻通道的同时,为火灾中的被困人员开辟救生途径等。像这种训练多一次,救援时就多一分保障。

“我们阳台窗外有一个巨大的马蜂窝,一家人担惊受怕,夏天都不敢开窗通风,请尽快帮我们处理。”上午10点,值班消防员孙贝贝接到和平街道一户居民的报警电话,立刻登记警情安排出警。

当天室外温度接近40摄氏度,孙贝贝赶到现场后,穿上厚厚的防蜂服,爬上梯子,用火喷马蜂窝后小心翼翼拿下装袋。脱下防蜂服的那一刻,他大汗淋漓、满脸通红,衣服被汗水浸湿,围观居民纷纷给消防员点赞。

下午5点,消防员吴杰、孙振海、蒋继帅、周俊池走进人流密集的辖区商场巡查消防设施。三伏天的傍晚暑热未消,消防员们坚守在岗位上,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晚上10点,原本是消防员们准备休息的时间,突然一声哨响划破消防站的宁静,原来是消防大队突击开展夜间接警出动拉练。消防员们迅速集合、各司其职,在2分钟内便抵达指定位置。

这就是泉山消防的“十二时辰”——紧张、有序、充满挑战,消防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的安全。

烈日下“争分夺秒”,保障百姓用药无忧

8月4日早晨8点,记者来到位于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的久祥智慧医药冷链物流项目基地,恰逢一辆满载药品的货车缓缓驶来,准备卸货。久祥医药公司总经理孙季早早来到现场,调度各岗位工作人员高效开展药品入库工作。

接车后,久祥医药值班收货人员王齐冒着高温,迅速开始核验工作。“药品与生命健康直接相关,其特殊性决定仓储管理的重要性,每个环节都要确保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王齐说,7月、8月天气炎热,她和同事们尽可能争分夺秒地完成药品收货、验收、入库、拣货、送货等环节,减少药品处在高温环境中的时间。

大约10分钟后,王齐仔细查验完药品外包装有无破损、是否有随货同行单和质检报告等情况,立刻用手推车和叉车将拣货箱按品种特性要求放在相应的待验区域,通知验收。整套流程下来,王齐已是汗流浃背。“进入待验区的药品将由验收员按规定程序和要求逐批验收,确定合格后方可入库。”王齐说。

拣货员周为山负责药品的入库仓储工作,他说,夏日在各库房区域穿行,周围温度在2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来回“切换”,存放大批货品时,他要准备两至三件衣服更换,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9点半,久祥医药货运司机余蛟来到仓库门口,将核验后的出库药品按订货单整齐摆放到货箱。“和运输普通货物相比,我们运输药品要更加仔细,每到一个出货点都要下车仔细核对查验,准确无误地完成交接。”余蛟说。

记者跟随余蛟登上货车开始送货,车里虽开着空调,但是车辆每到一个送货点位停靠时都要熄火,驾驶舱体感温度依然较高。送货时,余蛟还要冒着烈日搬运药品,和订货药店或医院完成交接签字后,才能回到车上前往下一个地点,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

“夏天送货确实辛苦,但我觉得挺有意义。比如藿香正气水这类百姓夏日常备的药品,最近一段时间我送了很多,也算给大家消暑尽一份微薄之力。”余蛟笑着说。

三伏天里,这个实验团队还要“玩火”

“把1、3、4、5、6喷射口全部打开,进气阀调到最大。”随着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结构火安全实验室教师陈伟一声令下,5条火舌瞬间喷涌而出,灼热的空气源源不断从垂直炉中溢出,周围温度接近50摄氏度。

陈伟带领团队研究生正在准备钢结构模型耐火性能试验,试验中的钢结构表面覆盖防火涂料,12个温度测试通道被防火毡厚厚包裹附着在钢结构上,实时监测试验中钢结构及防火涂料的温度变化。

站在距实验装置3米远处的陈伟专注观察着火焰喷射形态,通过对讲机指导研究生调整进气量控制火焰大小,为接下来封闭炉试验做准备。

正值夏季三伏天,室外已经达到37摄氏度,只能依靠开窗通风的实验大厅里十分闷热。点火过程中排气扇轰鸣,炉边温度不断攀升,短短几分钟,陈伟已经汗流浃背。调试观测火势30分钟后,陈伟结束数据采集,将两边炉体合拢,爬上3米高炉体上方,继续查看封闭情况。

15年前,陈伟在导师叶继红教授指导下,开始从事结构抗火研究。他深知,对火灾形成原因、发展趋势了解得更多,才能更好地避免火灾,降低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不久前,陈伟团队完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大桥主缆及吊索耐火试验,提出缆索防火保护措施。跨越珠江口两岸的南沙大桥由2座超千米悬索桥组成,主跨1688米的钢箱梁悬索桥采用自主研发的1960兆帕高强度钢丝技术。

针对大桥主缆的大尺度持载耐火试验在国内尚属首次,南沙大桥上新能源汽车、工业运输车、油罐车通行频繁,火灾安全隐患突出,根据通行车辆的燃烧规模与特点开展缆索防护工作迫在眉睫。该团队设计提出新型主缆防火防腐一体化构造,研发出火灾事故专用监测软件,通过机器学习与图像识别技术,为大跨桥梁火灾后应急安全处置提供决策依据,从项目研究开始到防护改造施工完成,共用时6个月。

“与消防检测实验不同,科学实验具备开创性。”陈伟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快速发展,实验室团队全力研发国际首套真实火场隧道结构大型热力耦合科学实验装置,将研究领域推向地下空间安全。

施“凉策”开“凉方”,为高温劳动者撑起“遮阳伞”

这段时间,徐州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关爱高温下的劳动者,切实维护广大劳动群众的安全健康。

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台饮水机、一个微波炉、一个应急药箱……在鼓楼区“暖新驿站”,新就业群体可享有充电、饮水、休息等服务。近日,鼓楼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社区党组织,在驿站增加了绿豆汤、酸梅汤、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用品。入伏以来,鼓楼区各地“暖新驿站”已累计服务户外工作者830人次。“驿站里还布置了书墙和‘心愿墙’,定期举办话题分享会,让我们更有归属感。”美团外卖骑手陈荣举说,自己常来驿站休息学习,在炎炎夏日里感受丝丝清凉。

日前,徐州市总工会2024“工惠清凉 畅享一夏”活动启动。7月至9月,该市总工会通过“徐州工惠”智慧服务平台,向全市户外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发放2万张普惠清凉券,持券者可就近到全市任意一家悦客便利商超门店,兑换清凉饮品、雪糕、驱蚊防晒品等。

徐州市总工会还面向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线上发放新业态劳动者清凉礼包,开展送法律、送安全、送健康等线上直播活动;线下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清凉驿站”夏日接力公益行动,依托工会驿站、爱心商家在全市设置不少于800个夏日“清凉驿站”,在城市主要商圈及人流集聚地设置“爱心冰柜”,为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饮用水、绿豆汤、冷饮等。

在徐州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文化宫站,设有休息区、医务室、心理咨询室、法律咨询室等。这个服务站以环卫工人、快递员、送餐员、出租车司机、交警辅警等户外劳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我每天都来这个服务站,刷脸开门不受时间限制,早上6点多钟来吃个早饭,晚班8点钟下班还能来用热水擦把脸,特别解乏。”在附近大楼从事保洁工作的魏秀玲高兴地说。

徐州市工人文化宫主任朱卫东介绍,户外劳动者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扫码等方式注册使用该服务站,所需服务和物品通过系统实时安排。“最近天气炎热,我们的工作人员定期更新服务站内的冷饮,每天提供清凉绿豆汤,环卫师傅们都很高兴。”

针对连续高温酷暑天气,徐州民政系统积极献“凉策”、开“凉方”,确保各类特殊困难群体清凉避暑、平稳度夏:发挥镇(街道)村(社区)包挂和网格化机制作用,对重点困难老年人、低保对象、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困境儿童等开展敲门入户、电话随访、微信聊天,在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加密探访关爱4万余人次;组织全市救助管理机构不间断开展街面巡查,及时救助陷入困境人员299人次,购票返乡146人,接受入站救助16人;设立固定降温救助物品发放点54个,发放防暑降温用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成岗 岳旭 杨琦 张涛 陈彤 张耀文

通讯员 王雨 李平 王欢 刘明鑫 李伟豪 王冰

责编:丁叮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