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老胡论见 | 将校园暴力娱乐化,此风不可有

大家好,这里是《老胡论见》,我是评论员老胡。

最近,网络上存在着一种将校园暴力娱乐化的趋势,一些人甚至用校园暴力进行引流。在短视频平台,“校园霸凌”成了部分创作者的“灵感源泉”,“我被霸凌了”“校园爸临”“美式校园霸凌”等新梗频出。此外,目前流行的微短剧也充斥校园霸凌情节,其中不乏父母发现孩子被霸凌后“以暴制暴”等场景。

把校园暴力娱乐化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在评论区,只有少数网友认为“娱乐化校园暴力不好”。更多网友说“被霸凌一定很幸福”“要勇敢对新型校园霸凌说‘对’”,他们戏谑地将这类霸凌者称为“霸总”或“爸爸”,把这种新型霸凌称为“校园爸临”。原本是一个影响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危害社会的行为,居然被美化、被娱乐,甚至被追捧,被当作某些人赚取流量的密码,这实在非常可怕。

校园暴力是校园里的一个毒瘤,必须坚决予以铲除。把校园暴力娱乐化,将会让缺乏判断力的中小学生更加迷失,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后患无穷。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所谓的“校园暴力梗”属于低俗短视频的治理范畴,但是这类短视频往往处于“违法”与“失德”边界的灰色地带,认定标准较难统一,给内容监管带来一定困难。

老胡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征求学生、家长、老师和法律工作者的意见,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明确短视频的合理创作边界。并且,加大监管力度,随时查处典型违规案件,以震慑更多的利欲熏心者。同时,家长和学校联手,积极引导孩子思考分析相关视频的负面影响,告诉“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以净化校园风气,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感谢大家的关注,咱们下期再见!

出镜丨AI胡波

统筹丨唐澄 杨丽

剪辑丨陶蓉

责编:袁媛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