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交汇点评|看见“天才”背后努力的力量

东京奥运会上,14岁的全红婵“横空出世”,以五跳三满分的惊人成绩惊艳世界,一战成名。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17岁的全红婵成功卫冕,她在结束比赛后向世人宣告“我不是你们所说的天才少女,都是一遍一遍练的”。

全红婵的自白宛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我们对成功的片面认知。

放眼当今社会,“天才”一词似乎常常轻易地被赋予那些在某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就全红婵而言,人们惊叹于小小年纪的她在竞技场上的完美表现,于是为其贴上了“天才少女”的标签。尽管这是出于对全红婵过人天赋的高度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标签也同样遮蔽了好成绩背后,她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隐忍艰辛。

因为见证过无数个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科比·布莱恩特成就了一段永恒的篮球传奇;因为经历过无数个一万小时的苦练,郎朗于世界钢琴舞台上演了一场盛大的逆袭……莫扎特曾说过,“我每天的时间都用来练琴,但是人们却用天赋抹杀了我所有的努力”。有关成功的故事总是绕不开努力,而面对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仅仅用天才定论,似乎显得太过轻巧。

如今,全红婵主动卸下“天才少女”这一光环,不是对自身天赋的全然否定,而是在强调努力在成功道路上的决定性作用。

从小到大,几乎人人都能脱口而出这句“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却又习惯性地调换其中的“配比”,试图用天赋使然的借口去掩饰自身努力的缺失,殊不知少了努力的天赋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欣赏每一分天赋,更要尊重每一分努力,别再轻易地用诸如“天才”之类的标签去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束缚。尝试以努力的视角去看待成功吧,对所有正在奋斗路上的人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毕竟,成功从来都不是天赋的独家产物,而是无数次的汗水浇灌,是持之以恒的努力铸就。

(张洁茹)

责编:沈蕾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