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路口应该加装电子监控。”“我们要在夜间增加巡查力度和频次。”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大队、交警大队……8月9日一早,在南京市栖霞区燕栖路与徐家村街交叉口,一场针对大型货、卡车道路噪声的“会诊”正在进行。

现代城市生活中,道路噪声扰民问题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8月6日的政风热线直播中,家住栖霞区燕熙台小区的嵇先生通过电话连线投诉,由于小区边建设项目较多,每到夜晚都有不少大型货、卡车通过,临街的楼栋晚上睡觉都没法开窗。为解决嵇先生的困扰,9日上午,记者跟随省生态环境厅督办组前往现场督办。
嵇先生所住楼栋紧挨着十字路口。斜对角就是还未完工的华发四季和颐和四季小区。记者在现场看到,即使是一大清早,仍有陆续有大型车辆从工地开出或经过这个十字路口,发出“轰隆”的响声。若遇到红灯,停车再起步时,发动机更是吭哧作响,站得近些就仿佛雷在耳边炸开。

随着城市发展,嵇先生的困扰愈发常见。群众“耳边清净”到底应该谁来管?在“会诊”现场记者了解到,2022年南京就发布实施意见,规定噪声治理由属地政府负责,相关部门联动配合,从各个环节、领域形成治理合力。而针对燕栖路噪声问题,在今年5月,栖霞区相关部门已召开专题研讨会,并制定栖霞区渣土车噪声扰民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不但对渣土车在附近的行驶路线进行优化,还规定相关部门每月需开展联合整治。但由于这个路口可以更快地拐上出城的高速,所以不少抱着侥幸心理的车辆“偷跑”。
“今年上半年,因此被处罚的车辆就超过200辆。”南京市交管局交警七大队副大队长魏鑫介绍,对于这个情况,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破解之道。“比如我们正在尝试升级这个路口的红绿灯,通过增设无线传输系统,对偏离行政审批线路进入该路段的大车进行抓拍,变人防为机防,提升震慑力。”
作为担任查处任务的部门,南京市栖霞区城管局则将在加大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上发力。“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落实24小时路内监管的工作机制,加强联动执法。”南京市栖霞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巡防一中队指导员张冬冬说,对于周边即将开工的工程,他们要主动上门加强宣传,鼓励建设单位使用新能源的环保运输车辆,督促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至小区附近时谨慎慢行,尽量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噪声污染问题已经是群众环境投诉的焦点问题之一。把民生诉求转化成政策举措,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副处长陈善莉告诉记者,他们将在全省范围内加强排查,充分利用声环境质量监测和噪声源排放监测等数据发现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降低噪声的措施,并会同住建、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齐抓共管,为公众营造美丽、宁静、宜居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珺璐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