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这里是江苏!| 清名桥:桥缝生石榴 寓意桥石留

清名桥位于无锡市南门外的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是无锡古运河上现存的一座规模最宏大、保留最完好、历史最悠久的单孔石拱桥。桥长43.3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13.1米。

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由秦太清、秦太宁两兄弟捐资建造,他们是无锡现存唯一明代古典园林“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儿子。桥名各取兄弟俩名字中的一字,叫做“清宁桥”。

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桥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此后又历经4次修葺。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桥改名为“清名桥”。20世纪50年代,因南长街拓宽,桥西侧收缩为分南北两堍(‌即桥两端)‌上下的独特形制。

在清名桥上有一道奇观——石桥缝隙中长着一棵石榴树。盛夏时节,树上挂满釉色光泽果实,令人惊异。石榴树怎么长于桥上?一种较为确切的说法是“工匠造桥时刻意为之”。据说,工匠用糯米粉浆拌石榴籽砌石缝,取“石留”之义。生命力顽强的石榴树根紧紧抓住石块,起到“固石留石”作用。石榴树长势缓慢,也不易对石桥本身造成伤害。这种做法并非清名桥独有,始建于明代的上海朱家角泰安桥等皆长有石榴树。

游客在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乘船游览。近年来,围绕夜购、夜食、夜娱、夜读等主题,街区推出多项活动,拉动消费。

如今,清名桥是无锡重要的运河文化地标,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因桥而名。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中国“运河活态博物馆”。凭桥远眺,水弄堂波光粼粼,桥、河、舟、街、弄、塔、窑、人完美璧合,构成极富烟火味的无锡运河记忆。

整理:刘春 荀子涵(实习生)

供图:视觉江苏/苏阳

设计:王言予

翻译:卫鑫

鸣谢:无锡市档案史志馆

责编:刘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