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强化专业化打击,从根本上降警情、控发案、去风险,入室盗窃、八类案件等发案数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成功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群众安全感达99.33%,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南京公安机关深入推进“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之路,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指挥部+专班化”,提升“情指行”一体化运作效能
南京市公安局聚焦“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健全完善“指挥部+专班化”工作模式,构建了更加扁平化、实战化、合成化的警务运行体系,统筹全市公安机关警务实战运行。
去年12月,家住江宁区秣陵街道的一位市民报警求助,称其85岁的老父亲走失三天了。江宁警方立即响应,5分钟内启动失联人员紧急查找机制,与市公安局“寻人”专班同步开展工作,1小时内调集刑侦部门和相关派出所警力组成专班,通过一体化调度警种资源力量,85小时后将该老人找到。
据介绍,2022年11月起,南京公安建立三级响应“寻人”处置盯办机制,针对每起走失警情,成立“专班+分局+现场”即时响应小组,第一时间查找救援。自该机制创建至今,已找回1.4万余名走失人员,其中12小时内找回率约97%,24小时内找回率达99.7%。

“一旦坠楼,后果不堪设想!”近日,鼓楼区某小区发生惊险一幕,一名5岁女童独自趴在6楼窗户口,头已完全伸出窗外,随时有坠楼风险。鼓楼公安分局接警后,立即指令鼓楼警务站前往救援,民警3分钟内到达现场,快速救下女童。
南京公安常态化部署38个警务工作服务站、9个警务查报站、33个公安检查站和32个快反点,前置86个应急处突点,大大压缩了到场处置时间。
同时,坚持节日不打烊、守护平安不松懈。今年以来,南京公安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成功应对跨年夜新街口商圈瞬时15.6万人次,元宵节夫子庙景区全天59.6万人次等大客流考验,确保游客“开开心心地前来,平平安安地离开”,守住了烟火气,拧紧了安全阀,持续擦亮“平安南京”的金字招牌。
深化专业化打击,做强破案攻坚“铁拳头”
“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护航发展的首要职责,“打深打透”如今成了南京公安的新追求。
今年5月13日,雨花台区某路段发生一起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电动自行车骑行者撞倒一名行人,致行人受伤严重。调查时,民警发现该电动自行车的车架、电池仓、限速器均被改装,存在刹车性能削弱、车速过快等安全隐患。“我们坚持每案必侦、逐案必盯、类案必串,循线追踪深挖案件背后的真相,真正做到打团伙、断链条。”南京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办案民警表示。
5月28日,南京公安机关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在江宁区成功打掉了3个涉嫌生产、销售伪劣电动自行车团伙,扣押非法改装的电动自行车车架400余辆,这也是江苏破获的首例该类刑事案件。
面对犯罪手段、犯罪形式的不断变化,南京公安机关主动转变打击犯罪方式,整合刑侦、经侦、禁毒、食药环侦、反诈五大警种,构建上下协同、整体作战的打击体系,落实每案必侦、逐案必盯、类案必串“三必”机制,打团伙、断链条、摧网络,规模打击成效显著。
在此期间,南京公安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模式运行要求,以实战为导向搭建专题模型,通过研判挖掘治安洼地,提升全局主动打击效能。

就在今年初,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在日常警情研判中发现,全市陆续出现“农民工”仅仅做几日短工便要求离职的纠纷,且往往伴有消极怠工和索要路费、油费等“赔偿补偿”的情形。经初步研判,认为存在实施违法犯罪的可能,于是依托相关警情数据资源,结合警情特征、人员特征等搭建专题模型,挖出一个“下工地”敲诈勒索团伙,到目前已经抓获40余名嫌疑人。
据介绍,目前南京公安机关成立市、区两级侦查情报指挥中心,打造侦查打击工作大脑、中枢和指挥部,明确刑事打击任务一律由专业侦查队伍承担。全局2700余名侦查力量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实现打处责任和破案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做到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2023年,连续侦破“1989.12.25”入室抢劫杀人等本地命案积案7起,抓获外地命案逃犯16名,全市现行命案、“八类”案件、性侵等大要案件保持全破,其中现行命案连续10年保持全破,不仅展现了南京公安“命案必破”的价值追求,更是推进专业化打击改革的缩影。
筑牢社会面平安,创建防控体系示范城市
南京警方深化社会面防控机制建设,强化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水电油气热等重点单位安全防范,打造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去年,南京成功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要注意消防安全,煤气罐与炉灶一定要用实体墙分隔!”“后厨的电线老化了,要赶紧更换,否则很容易引发事故。”今年6月28日晚,南京公安机关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夏季行动”第一次集中清查整治,建邺分局莫愁湖派出所民警正在对辖区群租房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负责人立即整改。
立足南京特大城市治安特点,南京公安围绕治安复杂场所、经营性行业场所、重点部位以及各类治安复杂区域,坚持一周一主题,围绕旅馆、网约房、娱乐场所、暂住人口聚集地等部位,全面推行“数据排查+民警核查”模式开展清查,去年以来累计检查行业场所、单位3100余家次,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4700余处,新登记流动人口170万人、出租房屋26万户。

“报告分局,车已拦截、人已控制,未有市民受伤!”5月29日0时许,浦口某广场路边有市民发生纠纷,市民举报一女子疑似酒后驾车。浦口分局珠江派出所接上级拦截指令后,迅速研判行车路线,下发拦截指令,特(巡)警大队指挥调度各“卡口”执勤力量加强巡控发现。1时许,成功将该酒驾人员精准拦截,及时消除了一起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据悉,南京公安机关打造“三圈五域”防控格局,在出入城主要通道建设33个公安检查站,绕城公路和过江通道沿线建设9个警务查报站,城市重点部位、商业繁华区建设38个警务工作服务站,同步抓好长江水域、地铁站以及空中、网域警力布防,形成环市、环城、中心“三圈”层防,地面地下、空中水域、虚拟社会“五域”整体布局。
同时,在城市重点部位增设特警值守的30余个快反点,叠加9个公安武警联勤点、1700余个平安守望点、450余条警车巡线、680余组骑巡路线,落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和“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把安全送到群众身边。(宁公宣 于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