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初显,但常州这几天却有点“热”。
据社交媒体,16—17日,某青春偶像组合在常州接连两天举行演唱会,不少外地观众特别是年轻人奔赴常州。据常州地铁数据,仅16日一天,常州双线客流就以35.65万人次的数据再创历史新高。虽然人多,但是城市秩序依旧井然。各类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纷纷点赞常州“严格又有温度”。自今年四月因某知名音乐组合首站演唱会一炮打响后,以打造“青春乐都”为目标的常州,再次“火”出圈。
都说有年轻人的城市一定有未来。在眼下的“人才争夺战”中,各大城市都在瞄准年轻人的喜好发力,致力打造所谓青年友好型城市。将音乐作为吸引年轻人的卖点,常州并不是唯一一个。前有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称号的哈尔滨,后有全力打造“摇滚之城”的石家庄。音乐节到处都是,演唱会也是随处可开,那在众多的竞跑者中,常州何以崭露头角,并将“青春乐都”城市形象在年轻朋友心中烙印得越来越触手可及?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决定着成败。免费公交地铁、免费接驳车、道路交通引导、半价游景区等福利“组合拳”只是常州的基本操作。面对乐迷“憎恨黄牛票”“没抢到票也想感受现场氛围”等痛点和痒点,常州下手可谓精准——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倒买倒卖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被网友称为“打响内娱反黄牛第一枪”。不仅如此,这场演出中常州创意性地打出“场外应援一样嗨”的口号,在场馆外多地另设免费大屏现场直播,让没买到票的乐迷也过把瘾。
常州成功的背后也是整个城市的努力。一场牵扯数万人的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就像一面镜子——一座城市能够成功举办一场秩序井然、安全有序、观众满意的演唱会,可以充分展示其在交通、治安、环境、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高效治理能力。反之,如果在这些方面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观众的体验,更会损害城市形象,甚至砸了经营多年的“平安招牌”。实际上,这也是一些城市在申办大型活动时会畏首畏尾的主要原因。
这两天的常州,让我们再次看到公安、文广旅、应急等近20个部门间的职能区分,被“一盘棋”打通后呈现出的治理效能。有意思的是,这种打通甚至不止于常州一座城,细心的网友还发现当日扬州、镇江等地公安民警都前往常州“帮忙”。而全过程、多岗位助力,也最终为这场规模超大的演唱会奏响平安和声。
或许几场演唱会还不足以立竿见影吸引到年轻人,但常州对更大范围年轻人“教我如何不想她”之情,已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很多人的心田。再夸一句,真诚与尊重是常州对年轻人的高明之处。近年来,也有很多城市对年轻人频频伸出橄榄枝,但面向年轻人的各种活动却时常在网络上被年轻人诟病“爹味十足”。究其原因,无外乎多了些仍显得高高在上的“设计”,少了些发自内心的尊重与信任,所谓青春活力因素也就流于表面,“我得教你点什么”的长者心态时有冒出,让“Z世代”“00后”们总感觉隔着些什么。
城市吸引年轻人,多站在年轻人的视角去想问题、做事情,显然才更受欢迎。年轻人喜欢玩什么、想要做什么,城市应该有更多考量。而常州对年轻人的尊重与期盼,体现在大的手笔上,也体现在各个细节中。通过媒体报道可以看到,近年来常州出台了一系列招引青年才俊的政策举措,充分彰显了以情感人、以诚动人。而演唱会,也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而已。值得说道的是,在今年四月常州那场同样引发热议和好感的演唱会中,当地一位市领导在观众席中后场观看演出,并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有意思的是,其评论区立刻成了年轻网友们的“许愿池”。相信真心能换真心,“流量”也会变成“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