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一家劳务公司中标了聊城市12345市民热线受理中心的服务外包项目,消息一出,立即在市民中炸开了锅。有人担心热线跟政府脱了钩,有人担心外包了的热线服务会跟不上,甚至有的人怀疑是政府在“甩锅”,转移矛盾。
实际上,12345热线服务外包早有先例。早在聊城之前,广东广州、广西南宁、湖北孝感、河北秦皇岛、陕西榆林、山东济南、福建泉州等地先后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将12345热线服务外包。
12345热线服务外包,就是由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来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会管理。相较于政府充当“大客服”的传统做法,服务外包具有多重优势。首先,在招标时就明确以市场化手段决定进出机制,以合同确定职责分工及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支付服务费用,契约之下会大幅提升热线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第三方公司具有专门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加之对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实施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优化了资源配置,必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另外,服务外包摆脱了“铁饭碗”“背靠大树”的印象,有助于开源节流,节约财政支出。
应该说,服务外包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也代表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和进步。但另一方面,正如市民担心的那样,各地在施行时还是要充分回应市民的关切,打消市民内心的疑虑。首先,在制定招标方案阶段要反复论证,多组织一些市民听证会,集思广益,在取得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推动改革的进程;其次,招标过程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通过媒体公示内容和结果,整个流程必须有市民代表参与;再者,一旦确立了第三方服务提供机构,应由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签署承诺书,向市民公开承诺12345市民热线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12345市民热线事关千家万户,是民生服务水平的“晴雨表”,也是党群政群联系的纽带。不论市民热线怎么改,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到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彻始终。
(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