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助推职教创新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各行业实现生产力迭代、现代化转型的必然选择。面对新的教育需求和挑战,教育领域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高职院校需立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从结构优化、专业培训、制度建设、终身发展四个层面出发,积极接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

加强校校(企)共建,增加“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实用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按照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在坚守“双师型”教师占比底线的基础上,要推进校校(企)共建,持续优化师资结构。

高职院校相互合作,通过“同聘同招、共享人才资源”的方式,补充本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设立特聘教授、访问学者等灵活性较高的职位,专门为高层次教学人才提供灵活的教学机会。在国际合作方面,通过与海外知名高校或社会教育机构建立深入合作关系,吸纳优秀教师人才进校开展教学工作。

基于产教融合机制,主动与相关行业的企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积极采取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合理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等措施,吸引行业专家加入教师队伍。规划符合行业专家领域特征的教学课程,使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积累的行业经验,设计出与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构建培养机制,强化“双师型”教师执教能力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需进一步强化教师培养工作,着重针对智能化、信息化等产业领域,丰富教师理论知识储备、增强教师实践能力,使其能跟上行业发展速度。

加强师资培训。围绕信息化、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开设专业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掌握行业前沿知识,尽快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同时,定期组织教学法研讨会,邀请教育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教学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模拟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校企研合作共育。与企业合作建设教师实习实训基地,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包括实习或短期项目,以及长期的研究合作、技术开发等。同时,鼓励教师定期回到企业参与实践,通过参与企业的日常运作和技术研发,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从而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此外,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新产业、新行业的专业教师,鼓励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制定评价与激励体系,激发“双师型”教师内在动力

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畅通“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流动。制定合理的评价与激励体系,推动“双师型”教师的持续发展,确保教师队伍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

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可从以下维度展开评价:是否具有丰富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是否熟练掌握本专业工作过程或技术流程;在实习实训教学、设备改造、技术革新、成果转化等校企合作方面是否取得突出成果;是否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和相关职业证书等。

建立动态激励体系。在职务(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的基础上,建立公平、透明的激励体系。除了基础的薪酬调整外,应包括职称晋升的机会、研究经费的支持,乃至更多形式的职业发展支持。将教师获取的激励成果与其教学质量、课程改革、学生评价和实践成果直接关联,以此激励教师持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

搭建终身发展平台,促进“双师型”教师终身学习

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持续通过自我建设和终身学习,确保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始终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

创建开放的学习平台。在线研讨平台,提供涵盖最新技术、教学法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在线课程和研讨会;国际性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促进学术交流,拓宽视野;资源库平台,主要收集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教学案例、研究论文和教材。

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估,识别自己的职业强项和职业发展需求。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咨询服务,帮助教师设定目标和规划职业路径。基于教师的长期职业目标,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计划,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鼓励教师终身学习。通过设立奖金、提供专门假期等形式,激发教师参加各类专项培训和职业进修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组建教师学习社群,如在线论坛、定期研讨会等,促进知识分享和相互学习;支持教师参与专业认证计划,如国家教师资格认证、国际教育认证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未来,高职院校应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遇,不断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董 玲(作者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文系江苏省职业教育幼教大先生“双师型”名师工作室资助,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职教教学创新团队项目“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及能力形成”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