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姿正腔媛 | 掘金情绪价值,“解忧杂货铺”何以解忧?

直播界又迎来新的“超级主播”,喜剧人李诞在小红书上火了。

不同于大众刻板印象中“一二三,上链接”的带货直播模式,李诞的直播间没有灯光与妆造,也没有赶场式的产品介绍。他或坐或卧,或盘或踞,随性地读着观众来信,在各种情感纠葛、职场焦虑和人生困境中给出自己的回答。那些幽默风趣、金句频出且不时脑洞大开的建议,吸引着消费者源源不断涌进直播间。这里提供各种狗血、荒诞、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吃瓜”成了头等大事,购物则变成顺理成章的“附属品”。

这显然是一条新的赛道,而且关乎内容创新。直播带货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变成主播上千万、规模超数千亿的广阔市场;在饱和竞争之中,商品价格与质量不再构成消费者关注的唯一要素,个性化的内容成为直播间的灵魂。在直播江湖中,很多商家都明白了,在非生活必需品类,产品本身的性价比或品牌号召力已经不是第一驱动力,对很多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来说,彼时的情绪和喜好才是决定性因素。

其实,打开电商平台,一些年轻人已经在网络上购买“情绪”。比如有人购买“爱因斯坦的脑子”,一张爱因斯坦的头像配上“智商加一”卖五毛钱,有的店铺在高考前后卖出二万份;有人购买“云监工”,专门雇人来提醒自己学习;还有人订购晚安短信,每个晚上都能收到陌生人送上的温馨问候……情绪价值的消费成为年轻人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当然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自娱自乐,或者说只能是情绪价值的“弱变现”。

李诞的直播间显然在内容上做到了“降维打击”。不下流,不玩低俗,将真实的人生窘境展现出来;不评判,不高高在上,搭配上妙言金句,偶尔再来点自黑,直播间常常变成一个小型脱口秀现场。面对情感内耗,他总能找到各种清奇的角度,告诉大家分手是恋爱最好的结局;面对职场苦恼,他对名校毕业却喜欢在烧烤店串肉串的粉丝说:“恭喜你,这么年轻就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我甚至有点羡慕你,因为我没有喜欢做的事。”面对人生困境,他对没有经济来源想躺平摆烂的粉丝说:“你应该先出去工作,养活自己,其他的都是其他。”直播内容与观众情感的深度联结、娱乐和疗愈的双重体验,情绪价值的“强变现”成为可能。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符号的逻辑是消费中至关重要的元素,消费者消费的不仅仅是商品的实际用途,而是它的符号价值,李诞的带货直播正是将商品符号化的过程。数据显示,李诞的观众多为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年轻女性,她们生活节奏快、压力较大但消费能力又较强,李诞把握住了这样的受众定位。在讲故事之外,通过耳挂挂耳咖啡、将羊棒骨当笛子吹、推广床垫时躺床上轻松“躺播”等各种方式,为自己的直播以及相应带货产品打上了“松弛感”“随性”之类的标签,以契合对应受众潜在的消费者心理,带给观众愉悦快乐的同时,也让她们心甘情愿地为这样的符号买单。

只是,“解忧杂货铺”真能解忧吗?冲进直播间的粉丝们,在别人的故事和售卖的产品里试图疗愈自己“心灵的感冒”,比如像李诞指导的那样“买筐番茄回去,每隔十米放一个,边走边吃,然后走着走着就出来了。”但在生活这场漫长的旅行中,短暂的电击式治疗有多大效力,还不好说。稳健的内核、松弛的精神、从容的姿态,这可是一辈子的修炼。就像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铺》中设置的那个神奇邮箱,一个时代写给另一个时代的信中说: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有用。

陈立民 朱陈铮)

责编:魏晓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