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浦口汤泉街道:党建聚力 科技赋能 绘就乡村产业发展新蓝图

近年来,汤泉街道立足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坚持党建引领,牢牢把握“创新”和“质优”两大要点,探索传统农业发展“新”模式,绘就汤泉产业发展新蓝图。

党建引领,凝聚新合力

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为引领,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先后成立泉西映泉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泉东泉民富农民专业合作社、新金泉鑫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等,党工委统筹总抓,党支部引领带动,党员大户示范带头,积极引导种植户抱团发展,实现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合力攻坚”的共同致富模式。以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与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开展联建共建,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推进60亩草花设施园艺项目,改造提升新金、陈庄、泉西1331亩高标准农田。

品牌打造,发展新赛道

着力打造“泉心泉意”农产品品牌,对合作种植的马齿苋、黑莓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制成马齿苋香肠、马齿苋烧卖、黑莓原浆、黑莓果汁等特色产品并进行统一包装销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发挥“双结对 双促进”结对共建单位优势资源,在河西集团巧刻广场搭建展销点,加强街道农产品品牌的宣传推广。

积极推动“电商+直播+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泉民富直播基地,举办“浦小店大直播”、新农菁英助农带货、“汤泉苗木资源推广”直播间等,通过线上直播不断增加流量,拓宽汤泉苗木和农产品销售渠道。2023年以来,通过系列直播活动,汤泉红茶叶、泉东葛根粉等特色农产品实现营收500万元。

人才蓄力,激发新活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把“金钥匙”,汤泉街道紧盯发展所需,坚持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双向发力。一方面依托血缘、亲情、地缘,广泛梳理在外优秀人才,建立联络沟通机制,鼓励吸引这类“土专家”回故乡、帮老乡、建家乡,目前回引一批返乡创业人才,创办了茶壶店锅巴、嘉禾家庭农场等企业;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创新创业“引才体系”,引进培育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风貌的“新农人”队伍。定期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技术,依托新时代网络平台,开展创新型农业宣传,培育直播带货人才,通过平台链接,为新农人群体寻找适应的新农业项目。目前已吸引“江苏省乡村振兴带头人”宋娜等10余名“新农人”到乡村,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产业融合,形成新动能

拓展“农文旅”产业链,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文旅融合、农旅互促”的乡村文旅新业态。围绕松鼠部落森林假日公园、九龙湖行者在野营地、楚韵花香等景点沿途串联打造一批采摘、研学项目,通过串点连线,扩线带面,不断提升农文旅产业发展“活力值”。

在农文旅深入融合的基础上,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在新金、龙井、泉东等地种植中草药、茶树、食用菌、马齿苋等林下经济作物,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整合高华、九龙、泉西、陈庄等村社约7342亩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零散地整治项目,带领种植大户、散户种植水稻、小麦,进行机械化成片种植,带动周边农民稳定就业、农业稳产增效、农户稳步增收。目前高标准农田内“稻麦两熟”,为村社集体经济带来稳定收益约70万元。

通讯员:汤宣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