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屋檐上的文脉 | 大同鼓楼的历史守望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魏悦)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姿态,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大同鼓楼便是这样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建筑。它矗立于大同古城的中心地带,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这座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屋檐之上,仿佛每一片瓦砾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讲述着大同的故事。

古时候,晨钟暮鼓是城市生活的重要标志。每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钟楼上的钟声便会准时响起,唤醒沉睡的城市,店铺陆续开门迎客;随着夜幕降临,鼓声随之响起,宣告一天的结束,街上的人流逐渐散去,整个城市回归宁静。朝阳升起,钟声飘荡,夕阳西下,鼓声飞扬,正所谓“晨钟暮鼓”。

大同鼓楼,作为明代楼阁式建筑的杰出代表,其设计之精妙、工艺之精湛,无不彰显着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匠心。大同鼓楼是十字歇山顶三层楼阁式建筑,平面近似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东西长17.65米,南北宽14.55米,高约20米。各层楼檐下均置斗拱,一、二层檐下置一斗二升交麻叶拱,三层檐下为单翘斗拱。每层四面辟门,四周都有回廊,外设凭栏,举目远眺,整个大同城一览无余。

鼓楼建筑独特,造型优美,布局巧妙,令人叹为观止。它典雅古朴,精致秀气,使人流连忘返。1978年全面加固修缮,并彩绘一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四面悬挂的匾额,每一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南向的“鼓楼”与“声闻四达”,直接点明了建筑的功能与地位;东向的“歌风”与“云开春晓”,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的生机;西向的“振德”与“和声鸣盛”,则寄托了对社会和谐、道德振兴的美好愿望;北向的“时雍”与“蟾云就月”,则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时局的期许。

如今,大同鼓楼已成为大同市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魅力,更能深刻感受到大同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历史底蕴。

责编:王茹雅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