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唐代,很多诗人都写过乐府诗长干行,但唯有李白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游览金陵时所作的一首《长干行》最为著名,“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里从此名扬天下。
长干里在南京中华门外秦淮河南。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建造长干桥,用于连接中华门和长干里,后成为南唐宫殿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的必经之道。南宋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户部尚书马光祖重修长干桥,更名长安桥,为五孔石拱桥。明朝初年改建,又名聚宝桥。清代多次维修。太平天国时,在天京防卫战中遭破坏。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予以修复,1937年抗日战争时炸毁。日伪时期,搭木桥维持交通。1946年草修,两年后崩塌,临时架设军用便桥,维持交通。1951年由市建设局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南京第一任市长刘伯承题写桥名。后随着交通发展的需要,且为了提高秦淮河的排涝能力,1975年再度扩建。

如今的长干桥为8孔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全长98.83米,宽21.96米,其中车行道宽15米,人行道各宽3.2米,是南京城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驻足桥头眺望,桥上终日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立桥望水,秦淮河水湍流,桥畔杨柳依依,古老恢弘的中华门巍峨矗立,一片生机盎然。
文字:聂伟 惠诗琪(实习生)
图片:视觉中国
设计:曹家瑞
翻译:卫鑫
鸣谢:南京市秦淮区地方志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