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奋斗者笔记】跟着“甲骨文团队”,探索唤醒千年文字的数智力量

【编者按】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无数奋斗者坚定不移跟党走,用自己的青春和担当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把赤诚信仰和实干精神融入时代的大江大河。未来网推出【奋斗者笔记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系列漫评,讲述不同领域奋斗者的精彩追梦故事,激励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

近日,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迎来了2月26日新馆开馆以来的第100万名游客。随着殷墟博物馆人气持续火爆,讲好殷墟故事、传承中华文明,有了更生动的落脚。而在殷墟诸多考古发现中,甲骨文是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有这么一群人,甘坐“冷板凳”,跨越三代青春接力深耕甲骨文研究,让沉睡了千年的文字搭载现代科技,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们,就是获评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面对甲骨文传统研究的瓶颈,数智化是最好的选择。”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第二代青年代表刘永革积极探索,带领团队用数智化赋能甲骨文研究。2019年,团队用8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全球首个免费甲骨文数据库“殷契文渊”惊艳亮相,成为学界内最权威的甲骨文数据平台,有利于促进全人类资源互通、群力群策一起研究,开创了甲骨文研究的新局面。如今,以青年教师张展为代表的第三代团队青年研发出了“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通过大数据拼接新缀甲骨,进一步提高了甲骨文研究的效率。此外,团队还与网络公司合作研发微信小程序“了不起的甲骨文”,让甲骨文在大众眼里活起来,被大众用起来。39年来,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填补了学科领域空白,让甲骨文研究真正进入“云时代”。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从1985年至今,在以甲骨学家胡厚宣为首的第一代青年骨干力量的影响下,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三代人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浸润在浩瀚的甲骨文化中,坚守甲骨绝学研究阵地,在创新中突破路径,让冷门不冷,绝学不绝。三代人接续奋斗,厚植家国情怀,用青春智慧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使甲骨文不再是人们眼中遥不可及的“天上星”,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触手可及的“手中花”。

古老而神秘的甲骨文,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甲骨文研究,不仅仅是文字的保护与延续,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传承,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传承研究创新团队正为此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从更广阔的角度审视,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无数青年人正在以创新思维挖掘传统文化,并借助科技的力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更多青年力量的加入、技术手段的更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将充满无限可能,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策划:李玥 姚凌

统筹:姚凌 王晓青

漫画设计:奚蒙

手绘海报:奚蒙

文字:张璟旖(实习)

编辑:王晓青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项目)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