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在中国西南边境小学,重温中非友谊

中新社昆明9月2日电 (记者 缪超)“在遥远的非洲,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叫赤道几内亚。虽然与我们相隔万里,但友谊的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

9月2日,位于中国西南边境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的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迎来新学年开学日,五年级二班学生资涵在开学仪式上,向新生介绍赤道几内亚,重温中国同赤道几内亚的深情厚谊。

9月2日,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举行开学仪式。冉红艳 供图

这所小学始建于1918年4月,是金平县内办学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县直属完全小学,原名为金平县第一小学。

百年学校为何更名?故事要从9年前讲起。

2015年4月,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访华期间,代表本国政府宣布一笔捐赠,用于金平县第一小学的改扩建。一年多后,一栋5层20个教室、10个卫生间、5间办公室,总面积约253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为纪念两国之间的这份情谊,学校遂更名为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

“以前是一栋3层的破旧教学楼,教室低矮昏暗,仅能容纳12个班级。”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校长冉红艳告诉记者,新教学楼建成后,增加了教室、卫生间等,为学校面向山区扩招提供了条件。目前,该校有教学班45个,2000多名在校生。

9月2日,位于中国西南边境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的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冉红艳 供图

在新教学楼走廊上,有校园文化墙,以蝴蝶和红树图案为装饰。蝴蝶是因金平县每年夏季均会上演亿只蝴蝶“大爆发”奇观,而红树则是赤道几内亚国旗上的醒目标志。冉红艳说,“我们把蝴蝶和红树放在一起,象征着中国和赤道几内亚的友谊万古长青。”

如今,这所小学已成为中非友谊的徽章。冉红艳告诉记者,近年来全球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走进学校,他们皆惊叹于赤道几内亚对中国边疆地区教育发展的帮助。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冉红艳经常向外国嘉宾们解释,“这源于中国长期以来以真心对待包括赤道几内亚在内的非洲兄弟。”

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同赤道几内亚始终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

自1971年起,中国已派遣33批600余人次的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为保护当地民众健康作出贡献;赤道几内亚在2008年中国遭遇特大地震灾害时倾力捐款200万欧元……近年来,两国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援助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成果惠及两国民众。

为让学生们铭记两国的深厚友谊,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每逢开学季和儿童节都会重温新教学楼的来历。而在每间教室的黑板报上,同样记录着两国的传统友谊。

“作为小学生,我们能为这份友谊做些什么呢?”资涵在开学仪式上向全校同学发问。

随后,他给出了答案:我们可以多了解赤道几内亚的文化,向身边人介绍这个美丽的国家。我们还可以与赤道几内亚的小朋友通信,分享彼此的学习和生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完)

责编:刘雨霏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