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瞭望评 | 为什么要来江苏读大学

9月开学季如期而至。近日,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开启新生报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新生们,背上背包、提起行囊,满怀青春的活力和对梦想的憧憬,正式踏入大学校园。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这群“萌新”,江苏不少城市和高校都准备了仪式感满满的迎新活动。这,让新生们倍感温馨,也令更多的人心生羡慕。

譬如,“南京发布”情真意切写给大学新生的一封信《亲,展信佳》,就在朋友圈刷屏;无锡客运启动了“校园直通车”,为拖着大包小包行李的学子们提供一站式“门到门”的免费接送服务;南京地铁在站名播报上,为大学新生送上专属的“开学播报”,亲切而温情;扬州大学为新生准备了特色的“迎新面”,寓意“送行饺子接风面”……江苏各地“花式”迎新的背后,满是对大学生这一“未来人才”的热忱欢迎和温暖怀抱。

有人说,看一座城市的活力和希望,就看它的城市中有多少年轻人。

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江苏一直是吸引青年人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的重镇。作为高校数量和在校生数量都一直位居全国前列的省份,江苏真诚欢迎大学生留下来就业创业的热情持续高涨,怀抱也越张越大。

举个简单例子,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现实条件、目标期待出发,江苏各地都有着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举措和政策。让大学生无“后顾之忧”地在江苏安心求学和创业就业,可以说是江苏最大的引才诚意。

不妨看看,江苏对于大学生群体“全链条”的关心与服务——

在入学前,江苏多地为当地学子举行“送学礼”,真诚勉励之余,还发布包括求学期间的奖学金激励、假期实践、职业培养和毕业后的创业就业、乐居乐业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在入学时,多地为高校新生送出包含交通出行、文旅活动等大礼包,以及各具特色且颇为温暖的迎新活动;在校时,则有多地政府在暑期为大学生开设高质量见习岗位,和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机会;毕业时,有为大学生精心准备的面试补贴、青年食堂、青年驿站等……

再来看看,江苏对于大学生群体“全方位”的关爱与支持——

不仅是对在苏、来苏的大学生,江苏还积极主动“走出去”,真诚地邀请各地大学生来苏走一走、看一看。譬如,无锡串联“科技节”“音乐节”“体育节”打造校园“嘉年华”新模式,将其注入“百企千才高校行”等校园招聘活动,让青年学子切身感受无锡的无限魅力;苏州连续多年举办“校园苏州日”活动,邀请应届毕业生乘坐“高校引才专列”直达苏州,边畅游苏式园林边拿offer。不仅如此,江苏13个设区市都出台了“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政策,拿出真情实意、真招实策、真金白银,为大学生在江苏创业就业、成长生活给予优良环境和贴心服务。

俗话说,种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要想让青年人才“引进来”“留得下”,不仅要解决好人才生活中的“关键小事”,更需要城市打好自身发展基础,建好产业平台。营造好“鱼得水、鸟归林”的良好生态,方能让人才留下来尽显才华。

正如很多奔赴江苏的青年才俊们所看重的,江苏不仅有配套优渥的人才政策,并且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制造业集群,这里创新动能活跃、人文经济交相辉映,就业创业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

举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基础教育闻名全国的南通曾长期面临人才流失的困扰,被戏称“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但近几年,通过启动“江海英才”“通才回通”等人才计划,以及南通作为江苏第四个“万亿之城”的崭新风貌,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青睐南通。据媒体报道,2019年南通高中毕业生考出去约1.7万人,4年后的2023年,留通、回通、来通高校毕业生达7万人。

其实,不仅是在江苏各个大中城市,在很多活力满满的县城,在热气腾腾的乡村,都踊跃着年轻人的身影。

以“走在前、做示范”为重大使命的江苏,需要更多青年人才来一起奋斗。愿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学生们,更多地相聚江苏、更深入地了解江苏。期待来苏的你们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江苏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书写自己的光荣与梦想。(徐睿翔)

图片来源: 南京发布 视觉中国

责编:陈珺璐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