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把千年古城搬到“云上”,江苏一案例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

交汇点讯  记者从省数据局获悉,国家数据局近日发布首批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等数据领域研究成果。在首批50个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中,苏州“数‘绘’千年古城”成功入选,也是江苏唯一入围的案例。

该案例由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申报,苏州市数据局指导,江苏省数据局推荐申报。

把一座占地14.2平方公里的千年古城整体搬到“云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古城内大量的古建筑、古树都转换成了具体的数据,一草一木都被1:1数字还原!”据相关人士介绍,姑苏区在全国首创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对面积达14.2平方公里的古城内的所有传统民居、历史院落、古树、古井、古牌坊等历史要素以及人文典故开展调查研究、甄选梳理,健全古城要素全息档案,同时运用无人机、移动测量技术、三维全景技术等手段,对古城内重点文物建筑开展三维建模,精确还原文物建筑全貌和主要构造。通过建立完备的“细胞级”古城建筑数据库和三维模型,让古城保护更新有“数”可循,便于对古建筑开展全周期维护和维修。截至目前,已完成27个街坊的数据要素采集,补充完善201处历史建筑、2884处古井古树信息。

花这么大力气,在“云上”再造一座古城,究竟有多大意义?古城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有很多都在“沉睡中”。基于此,姑苏区推出“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基于“数‘绘’千年古城”采集到的结果,梳理出适合开展活化利用的古建老宅,依托“惠姑苏”App和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站,对具备活化利用条件的297座古建老宅进行推介、招引“伙伴对象”。截至目前,已完成古建老宅活化利用96处,涉及总部办公、精品酒店、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

让古城活起来火起来,文旅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姑苏区积极推动数字文化融合发展,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试点,利用元宇宙技术,打造“平江九巷”“云游姑苏”等产品,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沉浸式感受古城历史文化魅力;利用数字技术、沉浸式演艺,打造“拙政问雅”等“文化+”消费新场景。

古城里还生活着很多老百姓。例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居民人数就有1.3万人。古今碰撞的矛盾如何化解?原住民如何享受到现代生活便利?姑苏区用“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的概念,寻找古城保护与民生保障的平衡点。开展数字社区试点建设,为独居孤寡老人家庭安装“一键呼”、智能水表、门磁、烟感等物联设备30000余个,为老旧古宅等安装建筑倾斜、沉降监测等物联设备30余个,全天候回应民生服务诉求。例如,数字社区“一键呼”安装以来,已帮助老人解决困难近千次。借助“云上古城”的打造,将古城保护成果惠及更多居民群众,让古城真正成为一座“活着的古城”“幸福的古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  通讯员 苏数轩

责编:白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