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安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中明确将国家安全纳入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内容,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视。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国家安全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引导大学生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现代国家安全理念中的预防、责任、细节、因果等理论,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早有体现。由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至关重要。高校应坚持守正创新,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推动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守传统文化之基,铸牢国家安全教育之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安全,尤其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基石。高校应带领思政教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国家安全理念,选择与新时代背景相契合的优秀内容,为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奠定内容基础。例如,选择《孟子·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忧患意识;从现代理念的“风险恒存且是动态”入手,强化国家安全教育中的危机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高校可通过在文化墙中张贴国家安全文化标语、在校园新媒体平台中设置优秀传统文化专门模块、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嵌入国家安全理念等方式,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创新传统文化形式,丰富国家安全教育实践

现阶段,高校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所使用的形式愈发多样,这既是契合当代大学生学情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教育实效的现实需要。为适应此变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安全教育,需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文化展现形式,推动国家安全教育实践的多元化开展。

信息化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教育模式。高校应充分利用思政教育资源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国家安全理念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化转化,从而丰富资源库内容。在此基础上,高校可借助信息资源库,设计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情景体验式等教育模式,带领大学生在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素养的提升。

多元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网络教育阵地。高校应利用好丰富多样的新媒体平台,通过校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账号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国家安全理念。同时,开设具有创意的网络思政微课,借助新媒体平台深化师生交流,在交流互动中完成多渠道的国家安全教育。

谭潭 胡邦宁(作者分别为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成果,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度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路径方法研究”〈编号:SZZX23044〉阶段性成果)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