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月11日,巴黎残奥会江苏军团结束20多天的征战,载誉归来。今天虽然风雨交加,但南京南站站台上依然气氛热烈,鲜红的横幅、手捧鲜花的人们已经等候多时。

本届残奥会,江苏27名选手夺得18金11银6铜,2人打破2项世界纪录,为中国残奥代表团金牌数、奖牌数列世界第一作出了突出贡献!江苏军团金牌数、奖牌数已连续六届位列全国各省份第一,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

“出来了!”最先下高铁的是巴黎残奥会三金得主冯攀峰,紧跟着是两金得主邹莉娟、“七朝元老”姚娟……27名江苏选手几乎人人挂金戴银。接站的江苏省残联理事长姜爱军和各市残联负责人以及志愿者拥上前去,握手、拥抱、献花……
23岁的南京籍小将蔡秉辰一下高铁,就寻找妈妈张庆娟的身影。妈妈一把搂住儿子,儿子立刻把金牌挂到妈妈的脖子上,“金牌是给妈妈最好的礼物!”蔡秉辰说,希望有梦想的残疾人都能无所畏惧,勇敢前行。

张庆娟仔细端详金牌后告诉记者,这是刻有男子铅球F33级字样的巴黎残奥会专属金牌,沉甸甸的。孩子因为身体原因,从小到大接受过很多人的帮助,金牌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回馈。她也希望蔡秉辰给同样身体残疾的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看到希望。

小将左彩云此次夺得一枚银牌,她希望下一个赛季继续向冠军冲刺。“一下高铁,就看到南京市建邺区残联领导来接站、送花,就像亲人一样接过我的行李。为国而战,为守护我的人们而战,感到无比荣幸。”

轮椅击剑运动员冯彦可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妻子抱着17个月大的儿子特地从邳州市赶到南京接站:“孩子也想早点见到爸爸,这次回家给他好好休整一下,过个团圆的中秋节。”
残疾人运动员由于行动不便,每次出征和回国都需要残联等部门提供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比如运动员的比赛用具、大件行李要托运,有些得打包快递,抵宁后各地残联还要一一接送到位……
“奖牌浸透了运动员为国争光、为人民争光的真挚感情,也凝聚了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前来接站的徐州市残联副理事长胡士博说,徐州输送的运动员此次获得8金2银的战绩,家乡人民感到十分光荣。各级政府也想方设法,为运动员们做好赛前赛后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七次征战残奥会的老将姚娟说,科学系统的训练很重要,江苏有专门的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为中国轮椅击剑队和中国田径队投掷组提供了优质的训练设施和舒适的环境,为队员们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
残奥会上拿奖牌的残疾人只是少数,但残奥运动员们的骄人战绩让广大残疾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为让更多残疾人享有体育、文化、康复、教育等日益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务,江苏各项助残保障举措也在不断升级。据悉,江苏省政府连续十多年将残疾人保障纳入民生实事工程。2024年,江苏还将提升100个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改造提升100个综合性“残疾人之家”,创造条件让残疾人通过劳动增收致富,确保年内完成净增残疾人就业1万名……努力把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残疾人高品质生活。
此次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夺得94金的辉煌战绩,非常不易,需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努力。记者了解到,目前,残疾人竞技体育已建立县级发现、市级选送、省级培养、国家提高的四级联动机制。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首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训练促进残疾人身体康复,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相信巴黎残奥会上的精彩瞬间撼动过很多人的内心。确实,站到赛场上,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勇士。期待勇士们在未来创造更多奇迹!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唐悦 实习生 惠诗琪 文/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