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壮大科技硬实力,成就产业新高地!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举行

911日,由江苏省科技厅主办、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办的2024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南京开幕。

这是一场星光熠熠的大会。五十多位两院院士及158家境内外高校院所、科创机构代表参会,现场发布2000多项科技成果——它们释放着科学的魅力、创新的光芒。

这也是一场凝心聚力的对接。1900多家企业的2300余项技术需求亮相,700多家央企、大湾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参会。众人心往一处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壮大江苏产业创新的硬核实力,共同推动江苏成为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高地

坚持四个面向交出厚实答卷

这一天,南京国展中心如同江苏尖端科技秀场。全球首条量产8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材料与器件、全球首款高分辨率印刷量子点发光QLED显示屏、全球最大吨位旋挖钻机、国际上首个太空血管组织芯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江苏交出厚实答卷。

国产超导量子计算机、全脑成像设备、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太阳能海水制氢等高度前瞻、大胆探索的科技成果,正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技术底座。

双碳目标下,氢能是实现我国能源转型的优选方案。海水资源丰富且导电性良好,可将海水淡化后作为电解液,或直接电解海水制氢。南京大学教授李朝升介绍。团队持续挑战电解海水,未来将开发光照面积大于10平方米、千瓦级太阳能海水制备绿氢装置。

针对算力使用门槛高等问题,我们依托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研发出智算算力网AI开发平台,可统筹纳管异构、异属、异域的智算资源,实现全局能用、好用。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次大会,专门设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区域。8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带来第三代半导体、合成生物、燃料电池等领域的60余件代表性成果。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电液伺服双足人形机器人,造型威武、霸气十足。我们联合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研发出能在室外复杂环境行走的高动态电波双足类人机器人样机,打破国外行业垄断,实现我国电液双足机器人‘零的突破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工程师介绍,这款机器人能完成大负载、高可靠性运动,在沙滩、瓦砾、草地等复杂场地行走。目前,该中心还在研究高仿生面部表情及灵巧手系统,结合具身智能模型控制算法,向人形机器人进入生活领域的新阶段跨越。

虽然人形机器人成为人们的伙伴还有待时日,但数字人的服务已日益多样、深入。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区,两名数字人各自忙碌:律师实时解答法律咨询,主播卖力地介绍化妆品。记者请数字人律师请解释一下民法典第三十条的内容,很快得到答复。一旁的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司马华鹏说,外表、声音、微表情与真人无异的数字人,借助人工智能,完全由电脑采集生成。数字人律师已落地全国多个社区,成为人们身边的免费法律专家。

签约项目全部聚焦新产业新业态

江苏有18个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全国居首。苏州高新区的裸眼4K 3D数字化手术显微镜、扬州高新区的F50工业级油动直驱多旋翼无人机、连云港高新区的NIDO婴幼儿颅脑磁共振影像系统……各高新区拿出硬核科技成果,吸引潜在合作者。

大会为我们争取高校院所的优质创新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今早大会开幕之前,我就在会场内转了好几圈,既是学习,也是给我们园区企业找机遇。盐城国家高新区科技人才局局长石弘如说,去年通过省产学研合作大会形成20多项合作,为园区新型工业化升级赋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园区近30家企业参会,大部分企业与高校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与国家高新区的对接区一之隔,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产业创新园区专题对接会座无虚席。聚焦园区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主体需求,对接会主办方——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邀请苏州工业园区、苏州相城高新区、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座谈,分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经验。

大会设置技术经理人活动专区,开展需求与成果路演,提供技术合同登记咨询、政策解读以及技术经理人招募等综合服务。近60名技术经理人服务团成员,按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合成生物、人工智能6个产业领域方向,组成6淘展小分队,佩戴技术经理人服务团袖章,去高校院所、企业的对接交流区主动推介服务。在浙江大学的对接交流区,技术经理人尹博文与昆山高新区一家企业的李经理互加微信。该企业生产机械加工设备,希望提高刀具的精度和功能。大会结束后,尹博文将详细了解企业需求,做好需求与技术之间的桥梁纽带。

大会上,24个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签约。它们全部聚焦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均属于江苏30个技术攻关重点产业领域,其中新兴产业占66.7%、未来产业占33.3%70%的项目集聚在高新区、经开区、产业基地等各类创新园区,彰显江苏将专家、技术、成果等各类资源向园区集聚,做强创新主阵地。这批项目引聚了高端创新资源。其中,技术联合研发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项目14个,联合共建研究院、实验室等平台机构10个;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省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的有13个,与香港城市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等境外院校机构合作的有3个。

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江苏落地转化

一年一度的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留下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的深深印记。省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联合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与20家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成立的“T2+20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创新合作网络,诞生于去年911日召开的大会。一年来,创新合作网络在省内举行项目路演和海外人才推介,为江苏的开放创新生态增添动力。

好文章当持续着墨。本次大会,专门举办“T2+20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信息发布活动。该创新合作网络成员单位的18位代表,发布来自英国牛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院所的45个技术创新合作项目。拓宽合作疆域,激发创新动能,有基础、有机制、有队伍的江苏国际技术转移工作正阔步前行。

大会是对过往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检阅,更是对今后做好“融合”大文章的推动。

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中,金融无疑提供着强大的向新力。近年来,江苏积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创新领域。截至今年6月,全省主板上市企业348家,全省科创板上市企业110家,全省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超3100亿元,苏科贷放款资金规模达942亿元。

接下来,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的作用?大会举办的科技金融产品服务发布暨科技企业投融资路演对接活动中,5家金融机构和3家科技型企业,分别发布针对科技企业的专属金融产品和关涉下一步发展的融资需求。

中国银行江苏分行发布的创新积分贷产品,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具有评价标准更综合的鲜明特色。过去,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评估依据,主要为企业财务流水。我们基于科技企业行业维度、科技维度、财务维度、价值维度的特征指标,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对科技企业信用水平及成长潜力进行评价,叠加投行视角附加指标,综合计算科技企业创新积分。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科技金融中心团队主管王希睿介绍,这套综合评价模型依据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融资评估更合理。

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表示,江苏科技系统将秉持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着力在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建好成果转移转化载体、企业主导产学研用合作、营造一流开放创新生态等方面,用心用情提供政策与服务。他还发出盛情邀约:成果产业化,君到江苏来!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蔡姝雯 张宣 /

余萍 蒋文超/

责编:蒋明睿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