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马王堆发掘50周年 看T形帛画上的“中秋元素”

一轮弯月、一只作跳跃状的兔子、一只口衔仙草的蟾蜍……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上,充满自然气息和神秘色彩的“中秋元素”,再现了西汉初期人们对宇宙和生命的浪漫想象。

中秋源于古人对月的崇拜。2024年是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一代代文博人接力讲述这些中华瑰宝的故事,透过文物上的点滴细节,带领人们“穿越”2000多年,在方寸间重见千年明月。

图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T形帛画。(湖南博物院供图)

T形帛画出土于马王堆一号墓,墓主是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辛追。这幅布景壮丽、想象奇特的帛画,被誉为湖南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

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介绍,T形帛画用笔墨和重彩绘制,从上至下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天上部分是“T形”上端最开阔的地方,顶端正中间坐着人身蛇尾的烛龙,其左侧挂有一轮弯月,月上绘有蟾蜍、玉兔,月下有一位托月女神。

“帛画构形布局完美、图像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和谐,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段晓明如是评价。

图为马王堆一号墓出土T形帛画的局部特写。(湖南博物院供图)

在古人的观念中,月亮、玉兔、蟾蜍等元素,都具有神秘的力量。许多学者认为,在帛画中描绘这些元素,寄托了墓主人对月神的敬畏和祈求庇佑之情,也体现了古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艺术创造力。

月亮,在古代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阴柔、宁静、神秘以及时间的流转。

“T形帛画上的月亮,艺术特色在于它并非简单的满月形态,而是有着独特的造型,与帛画中其他元素共同构建出一个神秘的天界场景。”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喻燕姣说,古人对月亮充满了想象,月亮的阴晴圆缺被视为神秘的变化。帛画上的月亮,展现出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喻燕姣认为,代表祥瑞、长寿和美好的玉兔,则承载了古人对幸福、吉祥生活的期盼。而蟾蜍在古代文化中具有多重寓意,一方面它被视为月亮的象征之一,另一方面因为蟾蜍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它也代表着生殖崇拜。帛画上形象夸张的蟾蜍,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繁衍的渴望和对生殖力量的敬畏。

这是在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拍摄的T形帛画。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在辛追夫人所处的西汉初年,尽管月亮崇拜等观念已萌芽,但中秋节尚未成为一个特定的、具有明确习俗的节日。T形帛画上所描绘的月亮、玉兔、蟾蜍等元素,为后世中秋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段晓明说。

对马王堆的关注与研究,也早已超越国界。意大利策展人芭芭拉说,她最钟爱的马王堆文物便是T形帛画,不仅是因为其设计精美,更在于帛画透过一个个细节,帮助她读懂西汉时期中国人对宇宙和生命的独特认识。(记者张格、张玉洁)

责编:周晓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