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教育 > 正文
民生粥|第40个教师节,致敬新时代“大先生”

这一周,迎来我国的第40个教师节。长三角地区自古尊师重教、文化璀璨,涌现出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斯霞……每位教育家都犹如一座宝贵的矿藏,在教书育人的历史上熠熠生辉。这个教师节,全民致敬“新时代大先生”,弘扬教育家精神。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代表,强调弘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精神。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血脉的生动传承,是对新时代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教师队伍的殷切期望。

点亮一群孩子,改变他们的家乡。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果洛西宁民族中学,800多名学生中约70%的学生来自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牧区。2022年,这里的学生迎来7位来自上海的老师。原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化学老师常途就是其中之一,担任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校长。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发掘、发展自身潜能,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教师们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2023年,学校引入上海资源,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展馆、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等,成立了管乐团、空手道队、机器人社团、书法社团……孩子们积极参加省、市中小学机器人比赛,屡次刷新战绩,提振了信心,也拓宽了未来就业的选择。自2019年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建成招生以来,累计招收1700多名果洛籍学子,学校连续3年高考录取率均为100%,中考成绩在全省也名列前茅。

常途说:如果我们能够点亮一个孩子,那么他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家庭;如果我们点亮一群孩子,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家乡。

入选2024年“全国最美教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最喜欢别人喊他“李老师”。这是他最初的人生理想,也是支撑他一路攀登高峰的原动力。

“再忙我都是老师,不给学生上课还有什么意义?”除了研究生,他还要给本科生上课,200多人的报告厅坐得满满当当,一讲就是两节课。学校每年的第一封录取通知书,无论远近,李校堃都会亲自当“邮递员”。李校堃发起公益项目“肤生工程”,为深受创面问题困扰的人群提供慈善救助服务,先后在青海玉树、西藏那曲、福建福鼎、陕西富平以及温州文成、泰顺等地建立了60余个创面修复救助点,带领专家医疗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义诊活动。虽然身体不好,但李校堃坚持到义诊一线。有些救助点偏远,下飞机后换乘汽车,路上要花费10多个小时。

一杯敬师茶,敬了18年。“老师,您辛苦了。请您喝茶!提前祝您教师节快乐。”99日,在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新生开学典礼的敬茶仪式上,新生代表给学院的任课教师敬上了第一杯茶。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学生一直有为老师奉茶的习惯,以示对教师的谢意与敬意。2006年,浙江农林大学成立全国首个茶文化专业,在当年的开学典礼上,茶文化专业学生代表就在课前给授课老师奉茶,以示心中谢意。课前奉茶这一传统,一直传承了18年,成为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学生上课前的重要仪式。

课前奉茶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学生们奉上的不仅仅是一杯茶,更是一份感恩的诚心。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要到生活中学习,向着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主动地学习。淮安市新安小学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9年创办的一所实验性小学,是著名的少年儿童革命团体——新安旅行团的诞生地。如何让学校丰厚宝贵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熠熠闪光?如何使红色教育资源与学生成长深度融合?这些是淮安市新安小学党委书记张大冬常常思索的问题。

被誉为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的陈鹤琴先后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南京师范学院等学校工作,逐渐总结出活教育理论体系。他倡导并推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1923年,陈鹤琴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其倡导的前进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活教育成为启发幼儿心智、滋润孩子心灵的一阵春风,也让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幼儿园。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当时幼儿教育的批判性、颠覆性改革,这种实践价值取向在鼓楼幼稚园的3次课程改革实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坐船去燕子矶、去火车站登上火车头、到金陵农场参观、到池塘捞蝌蚪采菱角……除了在鼓楼幼儿园内打造种植区、饲养区、小花园,让孩子充分接触自然、发现自然,幼儿园师生还经常外出。坚持随时随地向大自然发起进攻,幼儿园创造条件让儿童走进大自然、大社会。

南京市中华中学校长朱征的外婆是著名教育家斯霞。怎么形象生动地让学生记住纸张的下面没有那个墨点、攀登的是一只大手抓住上面的树枝往上爬,怎么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孩子们理解祖国是指自己的国家……朱征当了20多年的老师,至今仍然佩服外婆斯霞的教学智慧。在外婆的影响下,他选择做一名教师,如今已成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外婆的敬业爱生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在朱征看来,敬业就是敬畏课堂,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爱生就是尊重学生,关爱呵护好每一个学生,努力让他们得到适合的教育和个性的发展。

今年9月,临近退休之际的昆山市葛江中学的语文教师于洁依然选择到乡镇学校轮岗。扎根讲台30余载,她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用真诚和善良诠释育人热忱。今年,她入选2024年“全国最美教师”。

于洁先后在7所学校做了33年班主任,这也意味着她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思。她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只为更方便地照顾学生;她在班级设置应急早餐箱,方便来不及吃早饭的学生;她购买一次性雨衣放在走廊里,给没有家长接的学生使用;她为每人买了一条小毯子,盖在午睡的学生身上;她挖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他们编著个人文集……初中的孩子正值叛逆期,单一的说教起不了多大作用,共写师生日记她探索出的工作办法。每天写于老师日记,每天批阅学生的每日一记。她与学生们以书信、日记的形式留下40万字的成长历程,记录学生的青春故事。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我愿意成为那个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灯的人”,从教40年的东海县山左口乡芝麻小学语文教师石景生说,看到孩子们因知识改变命运、拥有更广阔的天空,我更加坚信教育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未来。

整理:刘霞

来源: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潮新闻、交汇点新闻

责编:刘春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