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点·亮”中秋|援非建设者李卫:在非洲过第 11个中秋

临近中秋,非洲东南部津巴布韦共和国,李卫时常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从浅浅一弯上弦月,一天天地由亏转为盈,近乎满月时,便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了。“非洲月圆了,万里之外的家乡月亮也圆了。”中江国际集团海外工程一分公司津巴布韦公司哈拉雷机场项目机电部负责人李卫说。今年他将在非洲度过第十一个中秋节。

李卫(中)与同事手持国旗站在穆加贝国际机场门口

“相隔万里,也能与家人共赏月。物理距离上相隔万里,一家人的心却在一起。”李卫告诉记者,每年中秋佳节月圆时,家人在家乡赏月,津巴布韦正值下午,公司一般都放假。通过视频电话,李卫与家人共赏一轮月,唠唠家常,话题总是绕不开老人的身体、孩子的学习、自己的近况。

今年7月,李卫他所在的团队忙完一项大工程——扩建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罗伯特·穆加贝国际机场。这是一个初建于1956年的老机场,原来设施老旧、航站楼容量不足,亟须改造升级来满足如今的客流需求。当前,团队正忙着项目改建部分,改造该机场老航站楼。

穆加贝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包括建设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贵宾航站楼、扩建3.5万平方米的新国际航站楼和两万多平方米的停机坪,以及维修现有跑道、停机坪和停车场等。这是中津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20187月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访华时,与中方签署的三个重要国家级项目之一。

机场改扩建,施工期间,机场还要正常开放和运营,不停航施工成了改扩建工程的‘硬骨头’。硬骨头的艰辛至今令李卫记忆犹新,一年有半年都在上夜班。每晚,机场跑道关闭、最后一个航班起降完成后,团队的工作才刚刚开启。经过5小时至7小时抢工,团队对机场的跑道、通信、导航、助航灯光、原有设备管线移位等进行全方位建设。施工现场,上百台的机械设备同时作业,灯火彻夜通明,直到东方破晓撤场,团队清理好现场撤出,让机场有条件迎接新一天的首架飞机起飞。

91日,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乘专机抵达南京,开启两天的访苏之行。“津巴布韦总统此行到南京,就是从我们新扩建的穆加贝国际机场出发。他特地点赞和感谢了我们的成果,感谢我们为他们建造了如此现代化的机场,称赞新机场是他们展示国家形象的新窗口。”李卫与记者分享成就,隔着越洋电话,难掩李卫的自豪感,他厚重的男低音里有藏不住的喜悦之情。

2013年到津巴布韦至今,李卫先后参加两个津巴布韦机场的建设工程项目。一个是穆加贝国际机场,另一个是津巴布韦著名旅游城市维多利亚瀑布城机场的改建工程,后者曾于2016年获得津巴布韦工程师学会工程成就奖。

因为中国人给津巴布韦建设机场,飞机每天载着源源不断的游客进入津巴布韦,当地的餐饮店由客人稀稀拉拉,变成旺季一座难求、需要提前预订。在中津两国人员密切协作下,机场新航站楼今年7月投入使用后,机场旅客接待能力从原来的每年250万人次,增加至每年600万人次。

中国施工队的日夜奋斗获得津巴布韦人民发自内心的尊重。在津巴布韦,当地人对中国人很友好,尤其是穿着中江国际集团公司制服、戴着机场工作证的中国人。见到李卫他们的工作证上写有“China jiangsu”,知晓他们来自中国江苏,当地店主热情地要给他们打折。当地人常说:“Zimbabwe and China are one”,意为“中国与津巴布韦亲如一家”。当地人心存感念,因为中国人不远万里,从中国特地来津巴布韦,支援他们国家建设重大工程。

图为穆加贝国际机场

中津友好的故事还在续写。支援津巴布韦建设的中国企业、民间自发到津巴布韦做生意的人,日益多起来。去中国超市买月饼,下中国馆子吃中国菜,越来越司空见惯。“中秋当天,白天我要和家人隔空过佳节。晚上,公司组织了工友们聚一聚,大家一起吃月饼赏月。在海外过中秋节也很充实。”李卫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

受访者供图

责编:聂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