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你好,这里是江苏!|乌衣桥:横跨古运河,此地多名士

乌衣桥又名臧桥,位于常州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市河(原吴故古水道)与原乌衣浜的交汇处,即现东下塘的河堤上。

乌衣桥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为单孔石拱,呈东西向,至今已有1372年的历史。乌衣巷原是一条小河浜,后填浜成巷。现东侧荆溪福院,西侧荆溪人家,将其夹成南北向支道,很有气派。

乌衣桥桥畔曾经有一座郡中名胜——东山亭。此亭与苏州“沧浪亭”一样,名谓亭,实为常州刺史独孤及所建亭园。唐代韦夏卿在常州任郡守时曾在此留下千古名篇《东山记》。

2001年,在乌衣浜道路施工中,发现乌衣桥遗址。为抢救文化遗存,保护历史文物,经多方考证确认,决定修复乌衣桥,重建东山亭。

《咸淳毗陵志》志上这样记载:“乌衣桥又名臧桥,臧桥在新坊桥西,北通运河。唐永徽三年建。《祥符经》云:‘大夫臧蒿寓此,故名’。”乌衣河又名南邗沟,“自太平桥西,环绕城南,出臧桥,首尾俱枕运河”。《咸淳毗陵志》的记载与现场发现完全一致。

常州(南)邗沟为何又称乌衣河(乌衣浜)?可能与此地多燕子有关,古人将紫燕喻为乌衣;也可能与历史上此地多名士有关,据说五品以上官吏才配穿乌衣。

文字:刘霞

图片:薛焕炳/常州地方志办公室

设计:朱丹清

翻译:卫鑫

鸣谢:常州地方志办公室

责编:白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